山水田园
写景
怀古
抒情
边塞
赞美
写水
情感

译文

云中的太守(或许是某位官员)风度翩翩,归来后只扫落花便安眠。
落花坛就在孟津口旁,白岸与苍波相映,仿佛是垂钓老者的天地。
门前车马依旧络绎不绝,但这位老者只顾望着南方的天空云朵。
云中的高台已经清扫完毕,风前的冶炼场却只闻空闻。
空闻金埒(可能是指金矿或财富之地)随山溪流去,又听说丰阡(可能是地名)已成野堠(烽火台)。
已经命令饥饿的鹤在乐曲中发出悲鸣,不放凶猛的狗在草地上奔跑。
洛阳的胜事他早已自知,边塞的风烟对他来说又算什么呢?
用冷泉浇灌竹子,竹叶离披而长,仿佛能听见它被写进《楚辞》的声音,与檀郎(古代对文人的雅称)相得益彰。

赏析

这首明代赵贞吉的《云中太守歌》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的云中太守形象。首句“云中太守何翩翩”,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太守飘逸出尘的风采。接着,“归来但扫落花眠”展现出他闲适的生活态度,对落花的欣赏和对宁静的追求。“落花坛临孟津口,白岸苍波称钓叟”两句,通过环境的描绘,烘托出太守垂钓的隐逸之趣,孟津口的景色与他的身份相得益彰。然而,“门前车马又纷纷”,现实的喧嚣与他的内心世界形成对比,他只关注“南天云”的自由。“云里高台已如扫,风前冶苑徒空闻”暗示了过去的繁华已逝,只剩下回忆中的景象。接下来的诗句“空闻金埒随山溜,复道丰阡成野堠”进一步表达了世事变迁,昔日的奢华如今化为荒凉。最后,“洛中胜事先自知,塞上风烟那复为”揭示了太守对名利的淡泊,他对洛阳的胜景早已了然于心,而塞上的风烟不再引起他的兴趣。结尾“冷泉浇竹离披长,听与檀郎写《楚辞》”则以冷泉、竹林和《楚辞》的意象,描绘出太守在清寂中品读经典,享受内心的宁静。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塑造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云中太守形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批判。

赵贞吉

35首
以博洽闻,最善王守仁学。文章雄快。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俺答薄京城,大言不可订城下之盟,当宣谕诸将,监督力战。贞吉合帝旨,立擢左谕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为严嵩所中伤,廷杖谪官。后累迁至户部侍郎,复忤嵩夺职。隆庆初起官,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颇思改弦易辙,而与高拱不协,遂乞休归。卒谥文肃。有《文肃集》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