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咏物抒情
闺怨情感
春天意象

译文

译文:眉黛双染为谁而娇艳,在深深的夜晚,长信宫中传来品箫的声音。
译文:一曲《梁州》曲调中充满了相思之恨,那露水般的情感如同打湿了水上的芭蕉叶。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双美人吹箫》描绘了一幅深情的画面。首句“黛娥双染为谁娇”,以黛色描摹美人的黛眉,暗示她们的美丽是为了吸引谁而妆扮,流露出一种含蓄的期待和疑惑。次句“长信深沉夜品箫”则点出场景,长信宫中深夜里,箫声悠扬,透露出孤独与深沉的情感。“一曲梁州相倚恨”进一步深化了情感,梁州是古代乐曲名,此处借以表达美人吹奏的曲调中蕴含的哀怨和相思之恨。最后一句“露花如水上芭蕉”,以露珠滴落芭蕉叶上的景象,比喻美人的泪水滑落,如同露水打湿了芭蕉,增添了画面的凄清和哀婉。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两位美人在寂静夜晚吹箫的场景,传达出深深的相思之情和无尽的愁绪。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您喜欢

过僧竹院
唐·周贺
一生爱竹自未有,每到此房归不能。高人留宿话禅后,寂寞雨堂空夜灯。
西江月(其二)
宋·晏几道
南苑垂鞭路冷,西楼把袂人稀。庭花犹有鬓边枝,且插残红自醉。画幕凉催燕去,香屏晓放云归。依前青枕梦回时,试问闲愁有几。
赠含珠
明·徐时进
银箭铜壶夜未央,薰风初入合欢床。怪来枕畔攲明月,自是君身有夜光。
望远行
明末清初·屈大均
一朵青山一朵愁。飞瀑泪争流。夕阳更作一天秋。谁忍上高楼。花已落,不须春。镜台交与流尘。玉颜难再是西秦。魂梦且教逐行云。命薄古如此,枉用湿罗巾。
意难忘·秋闺
清·毛重芳
霜叶惊秋,渐庭梧乱落,翠影频收。桂屏香暗锁,羌笛弄深愁。蛩语切、晚砧幽。凉月印前洲。问夜来、几分寒色,未满衾裯。盘中玉露轻浮。却和成珠泪、日为君留。纵鱼笺十幅,谁寄海西头.....
重叠金(其八)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翠桐疏雨抛珠泪。泪珠抛雨疏桐翠。愁黛远山秋。秋山远黛愁。影娥窥绿井。井绿窥娥影。红蕙晚庭中。中庭晚蕙红。
朱新仲自韶州寄灵寿杖并诗次韵答之
宋·汪藻
苔渍岚侵几百秋,诗仙寄我海南州。携来应自滇池国,得处还因博望侯。吹烛会寻延阁老,挂钱肯学饮家流。杖兮莫便为龙去,扶取衰翁老故丘。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其一)
唐·杜甫
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忍断杯中物,秪看座右铭。不能随皂盖,自醉逐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