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城
小
景
沧
江
湛
回
流
,
荒
城
出
花
屿
。
海
色
明
远
洲
,
岚
光
过
新
雨
。
渔
家
孤
笛
秋
,
烟
火
疏
林
暮
。
漠
漠
天
际
帆
,
苍
苍
鸟
边
树
。
若
人
静
者
流
,
持
竿
得
真
趣
。
取
乐
非
取
鱼
,
日
斜
忘
归
去
。
写水
写海
写渔家
写秋天
写景色
译文
沧江的水波荡漾,流向远方,荒芜的城市中,花岛浮现。
海边的景色明亮了远方的洲屿,山间的雾气在经过新雨后显得更加清晰。
渔家在秋天的傍晚独自吹起笛子,稀疏的炊烟在林中升起。
远远的天边有船帆缓缓地航行,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背景是参天的大树。
若是那位平静的人,静静地垂钓,他将能感受到真正的乐趣。
他寻欢并不是为了捕捉鱼,而是在斜阳西下的时候忘却了回家的路。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梅城小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沧江湛回流”展现了江水深邃而曲折的流动,暗示着自然的深远与活力。"荒城出花屿"则点出背景是一座荒凉的城市,然而仍有岛屿点缀其中,增添了几分生机。"海色明远洲,岚光过新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远处海岛的清晰轮廓和雨后山岚的清新,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明亮的氛围。接下来的“渔家孤笛秋”和“烟火疏林暮”,通过渔夫的笛声和傍晚林间的炊烟,勾勒出一幅渔村傍晚的闲适生活图景。最后两句“漠漠天际帆,苍苍鸟边树”描绘了天边的船只和飞翔的鸟儿,画面开阔而辽远,给人以悠然遐想的空间。诗人借“若人静者流,持竿得真趣”表达了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的是心境的平静和垂钓过程中的乐趣,而非单纯为了捕鱼。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城的自然景色和渔家生活,寓含了诗人对淡泊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您喜欢
江上
明·孙一元
沙砾喧寒雨,枫根挽钓楂。菰蒲起烟火,隔水是渔家。
浣溪沙(其三)
清末近现代初·姚华
帆影乘风叶叶飞。明漪入画漾清晖。一航游倦赋将归。衣上水痕侵欲透,眼前烟意澹成微。江南木末晚秋时。
送王景方归杭州
明·顾润
阖闾城外送归航,流水何如客思长。已遣停杯倾别酒,还教携手上河梁。白蘋渔浦迷秋色,红树官亭带夕阳。最是不堪凝望处,青山无数隔钱塘。
连日行舟大东风
明·李时勉
长风吹河水倒流,对此如何销客愁。半日才行三十里,几弯还见一孤舟。商船屡过询名姓,驿吏频来问去留。计日算程关路远,菊花时节到林丘。
望海潮·乍浦天妃宫观潮
清·黄德贞
扶桑缥缈,霓光龙采,金宫砥柱银涛。烽堠星罗,营屯棋布,惊看碧浪迢遥。万叠捲鲛绡。恍琼鳌驾水,白马凌霄。一蹴春霆,千寻秋雪势滔滔。几回目眩魂摇。羡东南形胜,奇绝神皋。云佩庄.....
诗钟分咏船胞衣
清·赵国华
帆如秋叶来天上;人似春蚕卧茧中。
渔父三首·二
元·吴镇
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冲小浦,转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
题画册十七首(其十三)
清·戴亨
漠漠洞壑云,萧萧芦荻岸。月明天宇空,孤鹤横霄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