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
写景
咏物
果实
情感
表达向往
赞赏
夏天
山水
友情

译文

徐侯对吴地的梅子情有独钟,吃得津津有味。
他的喜悦之情流露在新诗中,写起来就像弹丸脱手而出。
想象那苍翠的梅树枝条上,还带着露珠的痕迹。
徐侯说每天吃三百颗梅子,客人听了都怀疑他在说大话。
为什么不带着书,一直做东南地区的官呢?
采摘那南山的晶莹,为君王献上一份欢乐。
南山上有佳树,不知何时才能采尽。
遗憾的是我无法回馈徐侯的盛情,至少可以效仿建安时期的诗人。
谁又能知道丹砂粒中,也满载着黄金般的果实呢?
品尝梅子的回甘,就像嚼着诗篇的酸味。
怎样才能将这种树移植,让它乘着飞舟在激流中飞驰而下。
红梅园如同朝霞般夺目,翠绿的树冠中鸟儿盘旋飞翔。
即使从万里之外运来的梅子,经过日晒也会变得枯干。
归期遥不可知,但我们可以暂时一同享用梅子。
用冰渍来调和崖蜜的甜味,以此来消除夏日的炎热和微寒。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次韵伯远食杨梅十五韵》。诗中描绘了友人对杨梅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对杨梅美味的赞美。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遥想苍玉枝,尚带白露漙”、“南山有佳树,采采何时殚”,展现了杨梅的形态与生长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诗人还通过“日食三百颗,语客疑诞谩”这一句,幽默地描述了友人对杨梅的嗜好,以及对他人可能的质疑,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接着,“何妨携束书,常作东南官”则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常来相聚的愿望,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在描述杨梅的味道时,诗人使用了“回甘似蔗境,嚼齿馀诗酸”这样的句子,既描绘了杨梅的甜酸口感,又巧妙地将品尝体验与诗歌创作联系起来,富有诗意。最后,“安得移此种,飞舟下惊湍”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将这种美味的杨梅移植到其他地方的美好愿望,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杨梅的喜爱与赞美,也蕴含了对友情、生活美好的追求,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