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姿
殿
椿
赞美
怀古
励志
亲情
友爱
节日
赞颂

译文

翻译:在世代交替中诞生了杰出的英雄,他们乘着时代之机展现出哲人的智慧。
他们的雄姿与龙马不同寻常,他们伟大的才能是朝廷的珍宝。
他们的运气像天空般广阔无垠,他们像高大的山岳一般承载着神明的恩赐。
他们的扶持自有其根基,他们的创作和作品更是无与伦比。
他们朝事磊落,为国家报效的决心和行动都显得峥嵘壮志。
他们如同九霄之上的日月,行走在万里之间,风尘仆仆。
他们如同柱下的鲁簪笔,台端之上早早地就已穿着官服。
他们敢于触邪持豸角,纠正错误逆天而行。
虽然道路直,但他们频繁地被贬官,危难时刻他们也并未屈服。
流言蜚语能熔化金石,但他们的雅操却如松筠般坚韧。
他们的行为像桓典一样行路知明,如同借寇恂之力来管理城池。
他们的清誉被高士所赞誉,皇上的诏书也阐明了皇家的仁慈。
他们被选入紫禁城后得到了提拔,也曾在黄沙之中手持节杖巡行。
虽然他们的谠谟不合主流,但他们的正气却令人敬畏。
他们受到的优待与危险并存,他们在隐居中期待着超越世俗的境界。
在朝廷中看他们解下官印,如同河上垂钓般悠然自得。
谢灵运卧于东山之中,也如夷齐一般归隐于北海之滨。
苍生盼望切切,而皇上则频繁举荐人才。
改革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们依然回忆起旧时的忠臣。
皇上心中虚怀若谷,明察秋毫,能够借经纶来治理国家。
他们能够使三边平静,也能让四方春意盎然。
朝廷推崇汲黯的忠诚,帷幄中则用陈遵的智谋。
他们能识鱼蛇之变,也能观察虎豹之迹。
在朝廷中他们如同赤墀分雨露,画省之中则与星辰相接。
下殿后常被宣问,上殿时也常被亲近。
他们身上带着御香袖满的荣誉,身上还穿着瑞锦赐袍的新衣。
他们虽能尊贵于朱门之中,但也能同情于白屋之贫者。
散朝后他们常等待士人前来请教,晚间则留宾客于府中。
他们的小善行没有隐藏之处,微言也能得到详尽的陈述。
家中后辈们才华出众,表现得很振奋的样子。
他们如窦氏的桂树一般荣耀于燕山之上,也如庄生的漆树般生机盎然如春椿。
家中儿孙都身着彩服行于前庭之中,也有高官显贵的儿子位列席位之上。
他们梦想燕子的佳辰到来,也有乘着牛车迎娶真仙之女的好运。
期待他们能够遵守规矩,也能够在这世界上担当起陶冶和教化的重任。
希望他们能像长寿的乔松一样长寿,也能登上重要的位置。
他们的美名永垂于琬琰之上,他们的功勋如麒麟一般彰显于世。
那些尚未升进的人仰望着他们的风采,我心中也感到十分欢喜和欣慰。
魏公是中原的杰出人物,谁又能说他没有邻里间的德行呢?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景明为许司马(许进)所作的寿诗,通过对许司马的赞扬,展现了他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和深得皇帝信任的地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雄姿龙马异”形容其非凡风采,“柱下鲁簪笔”赞美其学识渊博,“流言铄金石”凸显其坚贞不屈,“改革逢多难”则体现了他面对困难的勇气。诗中通过描绘许司马在朝廷内外的作为,如“弹冠入紫禁”、“捧节巡黄沙”,展现了他忠诚勤勉的形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许司马未来仕途的期待,希望他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如同古代贤臣一样,辅佐国家,造福百姓。结尾处,诗人以“颂声垂琬琰,勋业上麒麟”高度评价许司马的功绩,并表达了自己的欣喜和对他的祝福。整首诗语言华丽,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对许司马的敬仰和对盛世人才的期盼。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