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怀古
忧民

译文

1、郭公啊郭公,听说你在春秋时期失去了国家,为何到此还如此悲啼。
2、郭公说以前国家灭亡的原因,当时只因臣子们犯了错误。
3、一百年间国家社稷不能回归,现在你却居住在柘冈的西边。
4、满眼都是春风却满是恨意,每一声都在向齐侯诉说这件事。
5、国已亡,君王应勉力而为。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危稹所作的《郭公篇》,通过对古代忠臣郭淮的哀思,表达了诗人对失去国土的深切哀痛和无尽的怀念之情。诗中“郭公郭公”一句,以重复的方式呼唤郭淮之名,表现出诗人对其忠诚形象的崇敬与思念。"闻尔失国春秋时,何事到此犹悲啼"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上忠臣失去国家的痛惜,以及这种哀伤至今仍未消散。"郭公前言亡国故,当时只缘臣子误"一句,指的是郭淮对国家灭亡原因的预见和批评,这里“臣子”二字暗示了诗人对于当初导致国破的朝臣的不满与责备。"百年社稷不得归,而今家住柘冈西"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常,"社稷"指古代国家祭祀的地方,"不得归"则是对失去国土的深刻感慨。"而今家住柘冈西"显示了诗人个人的流离失所。"满目春风都是恨,声声说与齐侯知"一句,将自然界的春风比作无尽的哀思,而“声声说与齐侯知”则是诗人希望将这种情感传达给懂得的人,也许是期待理解和共鸣。最后,“国亡矣,君勉之。”这句话中“君勉之”可能是在鼓励仍然在世的君主要坚持下去,即使国家已经灭亡,精神和信念依然需要保持。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失去的哀痛,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沉思。

危稹

34首
南宋文学家、诗人。原名科,自号巽斋,又号骊塘。淳熙十四年进士,调南康军教授,擢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出知潮州,又知漳州。卒年七十四,文为洪迈所赏,诗与杨万里唱和,著有《巽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