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寿
怀古抒情
赞颂长寿
写景
哲理性

译文

想象当年讨论着转轮法(佛教术语),与龙沙(地名)相隔已有十余个春天。
只有菩提行(佛教修行法门)是我们相互了解的,得到解悟时常常听到一些秘密的真谛。
佛法如花雨般频繁地施予,铺展在佛帐之上,经常祈愿佛经的教诲能够传达到皇室。
尽管世间纷繁复杂,众生各异,但皆可获得长寿如同长松一般,并以此作为指引,教导众生善后处世。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寿辰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氛围与敬仰之情。诗人玄烨以“想像当年论转轮”开篇,巧妙地将时间拉回至遥远的过去,仿佛在述说古老传说中的轮回之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感。接着,“龙沙遥隔十馀春”一句,通过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深远与时光的流转。“相知惟有菩提行,得解尝闻秘密真”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对佛法的追求与理解。诗人表达了对老喇嘛深厚的理解与尊敬,认为只有通过修行菩提之道,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秘密与真理。这种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智慧与觉悟的重视。“花雨频施铺佛帐,贝经每祝上枫宸”描绘了庆祝寿辰时的庄严景象。花雨象征着吉祥与祝福,铺满佛帐,寓意着对老喇嘛的崇高敬意;贝经作为佛教经典,其诵读与祝愿则体现了对佛法的虔诚与崇敬。枫宸可能是指皇宫或庙宇的殿堂,此处用以形容老喇嘛所处之地的神圣与尊贵。最后,“眉横鼻竖长松寿,导引众生善后因”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老喇嘛长寿且智慧如松树般坚韧不拔。同时,也表达了他作为导师,引领众生走向善道,积累善因,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高尚品德。整首诗通过对老喇嘛寿辰庆典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高僧的深深敬仰与赞美,以及对于佛法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猜您喜欢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忆家园廿六首(其二十六)稻田
明·顾清
侬家世业本耕农,远客思乡却自侬。柳外平畴夜来梦,万行新绿舞薰风。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杭城风雨中简子昂
宋末元初·戴表元
五月钱塘风雨秋,怀人频倚面山楼。云收树色遥成海,水学江声暗入沟。一斗尽输无事饮,千金不买辟寒裘。自怜寂寞无玄学,车马门前过似流。
江上答崔宣城
唐·李白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
京邸感怀三十二韵
清·边浴礼
身世艰虞里,乾坤惨澹时。不才耽薄禄,冷官滞京师。日驭瞻穹朗,云程历险巇。匡君惭汲戆,违众慕梁噫。帝载高元默,民生怆殿㕧。人方游泰宇,祸忽起潢池。天狗星飞焰,蚩尤雾展旗。负.....
满江红·题子危南窳春牧图,即用其见投韵
清末近现代初·冯煦
城上春阴,正俯仰、今古自斟。菰芦外、软红如驶,烟语重寻。万里乾坤无伯乐,龙媒伏枥孰知音。算此情、遥挹石湖仙,深复深。扶桑梦,伤我心。槃阿啸,且孤吟。奈一鞭斜炤,触拨尘襟。.....
咏怀(其七)
明·林鸿
一襟离恨暗魂消,閒却鸣鸾白玉箫。燕子不来春事晚,数株杨柳暗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