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和自然
咏物和赞美
写景和田园
抒情和哲理
节日和庆典

译文

夜深了却未曾停歇,六十年来始终忙碌。
岁月催人老,时间宝贵需要承担起肩上的责任。
无论丰收还是歉收都有定数,平稳的治理在事先就要做好准备。
人民安定是国家吉祥的征兆,粮食丰收是百姓的福音。
惭愧的是自己治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思考着如何能够更加通达法令,以更好地施政。
春意浓厚在早春时节,风平浪静中听到漏声传来。
银色的花朵遍布在南方的道路上,东郊的土地连接着精美的绣田。
热闹的里巷间有管弦之声,灯火映衬在山川之间。
不被私情所扰,宁愿专心致志地享受美食。
只希望民俗淳厚,不夸大自己的治功和才华。
以礼让传承家教,用诗书来警戒过去的过失。
翠绿的烟雾笼罩着田野,滋润着桑田。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康熙皇帝(玄烨)所作,名为《五十五年正月十二癸卯立春》,通过诗文表达了对国家治理、民众福祉以及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中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岁月催人老,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与珍惜。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富强、人民丰衣足食的期望,认为国家的安定繁荣是百姓的福祉,粮食丰收是民众生活的保障。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的职责,表示要以公正无私的态度治理国家,减轻民众负担,消除不必要的法律条令。春天的气息、和煦的春风、密集的云层、飘落的瑞雪,这些自然景象被诗人赋予了象征意义,预示着丰收和祥和。他描述了城市内外的繁华景象,人们在欢庆,灯火通明,音乐悠扬,一片喜庆气氛。诗人也提到自己不因个人情感而扰民,而是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幸福。最后,诗人强调了礼仪、教化和传承的重要性,希望家庭能够传承良好的道德风尚,教育后代遵循正确的道路。他期待社会风气淳朴,人民和谐相处,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环境。整首诗体现了康熙皇帝作为一位明君的深沉思考和对国家、人民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