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河
三
十
六
景
诗
(
其
二
)
芝
径
云
堤
万
几
少
暇
出
丹
阙
,
乐
水
乐
山
好
难
歇
。
避
暑
漠
北
土
脉
肥
,
访
问
村
老
寻
石
碣
。
众
云
蒙
古
牧
马
场
,
并
乏
人
家
无
枯
骨
。
草
木
茂
,
绝
蚊
蝎
,
泉
水
佳
,
人
少
疾
。
因
而
乘
骑
阅
河
隈
,
湾
湾
曲
曲
满
林
樾
。
测
量
荒
野
阅
水
平
,
庄
田
勿
动
树
勿
发
。
自
然
天
成
地
就
势
,
不
待
人
力
假
虚
设
。
君
不
见
磬
锤
峰
,
独
峙
山
麓
立
其
东
。
又
不
见
万
壑
松
,
偃
盖
重
林
造
化
同
。
煦
妪
光
临
承
露
照
,
青
葱
色
转
频
岁
丰
。
游
豫
常
思
伤
民
力
,
又
恐
偏
劳
土
木
工
。
命
匠
先
开
芝
径
堤
,
随
山
依
水
揉
辐
齐
。
司
农
莫
动
帑
金
费
,
宁
拙
舍
巧
洽
群
黎
。
边
垣
利
刃
岂
可
恃
,
荒
淫
无
道
有
青
史
。
知
警
知
戒
勉
在
兹
,
方
能
示
众
抚
遐
迩
。
虽
无
峻
宇
有
云
楼
,
登
临
不
解
几
重
愁
。
连
岩
绝
涧
四
时
景
,
怜
我
晚
年
宵
旰
忧
。
若
使
扶
养
留
精
力
,
同
心
治
理
再
精
求
。
气
和
重
农
紫
宸
志
,
烽
火
不
烟
亿
万
秋
。
写景
抒情
怀古
哲理
地点
写水
田园
夏天
佳节
清暑
劝诫
译文
皇帝日理万机,很少有空闲的时候走出宫殿,喜欢山水之乐,但这样的休闲时光却难以停歇。
他在避暑的途中来到漠北,那里的土地肥沃,他拜访了村里的老者,寻找古老的石碣。
人们告诉他这里是著名的蒙古牧马场,虽然地方偏远,但并没有发现人骨(意味着这里没有战争或灾难的痕迹)。
这里的草木茂盛,没有蚊虫和凶猛的野兽,泉水清澈,人们很少生病。
因此他乘骑游览河边的景色,弯弯曲曲的河流被茂密的树林和灌木覆盖。
他测量荒野的水源,并查看田地,告诫人们不要动用树木,不要破坏自然。
强调自然的形成和地势的优越,不需要人为的过度干预和装饰。
你看那磐石和锤形的山峰,孤独地矗立在山麓的东面。
再看那万壑松林,繁茂的树木仿佛是造化的同一体。
温暖的阳光普照,使得这里的颜色变得青葱,每年都带来丰收的希望。
他游历的时候常常思考不要过度劳民伤财,又担心过度的工程会使用到不必要的劳力。
他命令工匠先开一条通往美景的小路,沿着山和水建造建筑。
告诫管理农业的官员不要浪费国库的钱财,宁愿简单朴素也要让百姓满意。
告诫人们不要依赖武力来维护和平,荒淫无道的历史教训要铭记。
知道警觉和戒备的重要性,以此为鉴来安抚远近的百姓。
虽然这里没有高大的建筑但有云雾缭绕的楼阁,登高远眺却不能解除内心的忧虑。
这里的山峦和深谷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让他这个晚年的老人更加忧虑国事。
如果能得到大家的扶持和帮助,保留精力,同心协力再次努力治理国家。
重视农业,以和平为目标,希望永远没有战争的烟火。
赏析
此诗描绘了清朝康熙帝对热河地区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治理理念的体现。首句“万几少暇出丹阙”点明了皇帝繁忙政务之余,仍不忘亲近自然,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放松。接下来的“乐水乐山好难歇”,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与不舍。“避暑漠北土脉肥,访问村老寻石碣”两句,展现了皇帝深入民间,关心民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接着,“众云蒙古牧马场,并乏人家无枯骨”则反映了他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强调了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性。“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少疾”描绘了热河地区的自然环境之宜人,为后文的活动提供了理想的背景。随后的“测量荒野阅水平,庄田勿动树勿发”体现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强调了顺应自然、不妄为的原则。“君不见磬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又不见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与和谐共存的重要性。接下来的“煦妪光临承露照,青葱色转频岁丰”则赞美了自然界的恩赐与丰饶。“游豫常思伤民力,又恐偏劳土木工”体现了皇帝对减轻民众负担、避免过度劳役的重视。他决定“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揉辐齐”,在保持自然原貌的同时,进行适度的建设,以方便民众生活。“司农莫动帑金费,宁拙舍巧洽群黎”强调了节约资源、以民为本的治理思想。最后,“边垣利刃岂可恃,荒淫无道有青史”告诫后世,不应依赖武力,而应以仁德治国,避免历史上的荒淫暴政。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康熙帝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体现了他深邃的治国理念,即顺应自然、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倡导和谐。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
宋·胡舜陟
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始觉精神自家底。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畏途都不管,风波起。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岁何妨尽沈醉。卧龙多事,谩说三分奇计。算来争似我,长昏睡。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题海陵寓舍四首(其一)
宋·贺铸
藜藿荒庭微径通,支撑破屋古池东。暮凉百燕抵突雨,昼静一蝉饕餮风。隐几敢希南郭久,移文方诮北山空。森然槐柳相差地,它日低回忆个中。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城南行
宋·刘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