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月
初
七
夜
与
岭
南
族
中
长
少
二
十
二
人
乘
月
泛
西
湖
示
诸
同
游
落
日
动
高
兴
,
轻
舟
过
碧
浔
。
方
欣
齐
桡
乐
,
复
惜
群
山
阴
。
时
爱
波
上
月
,
清
光
犹
未
沉
。
乍
离
洲
渚
浅
,
稍
入
蒲
荷
深
。
花
香
袭
人
衣
,
水
风
凉
我
襟
。
杯
行
吸
素
彩
,
曲
度
飘
清
音
。
繁
华
不
可
再
,
新
赏
良
在
今
。
写景
抒情
山水
夏景
乘船
赏月
西湖
夏至
译文
落日余晖让人心生喜悦,轻舟划过碧绿的江边。
船行时欣赏着划船的欢乐,又感叹于群山的阴影。
偶尔喜欢波光粼粼的江面上的月亮,清澈的光辉还没有沉没。
离开岸边的浅水区,逐渐驶入蒲草和荷花深处。
花香袭来,沁入衣襟,水面的风带来凉爽,轻拂胸襟。
举杯畅饮,吸食那如素色一般的月光,乐曲的旋律在空中飘荡。
繁华已逝不可重现,但新的欣赏却在今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族中长少二十二人在六月初七夜晚乘月泛舟西湖的场景,充满了自然美景与情感交融的意境。首句“落日动高兴”,以夕阳西下引发诗人的兴致,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轻舟过碧浔”描绘了小船在碧绿的湖面上轻轻滑行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方欣齐桡乐,复惜群山阴”两句,既表达了对共同划桨欢聚的喜悦之情,又流露出对周围山色的欣赏与留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时爱波上月,清光犹未沉”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美丽,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清辉未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夜景。“乍离洲渚浅,稍入蒲荷深”描绘了船只从近岸逐渐深入到荷花丛生的深处,这一过程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花香袭人衣,水风凉我襟”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让人仿佛能闻到花朵的香气,感受到微风吹拂带来的清凉,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杯行吸素彩,曲度飘清音”则将场景引入了宴饮之中,酒杯流转间,音乐悠扬,增添了诗中的生活气息和欢快氛围。最后,“繁华不可再,新赏良在今”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这次泛舟西湖的经历将成为珍贵的记忆,值得永远铭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雅士追求自然美、享受生活乐趣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友情、亲情的珍视。
猜您喜欢
采桑子(其七)
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感松(其三)
宋·李光
每忆西湖九里松,眼明忽见紫髯翁。隐居庭院多栽种,为爱笙箫递晚风。
崔礼部园亭得深字
唐·张说
窈窕留清馆,虚徐步晚阴。水连伊阙近,树接夏阳深。柳蔓怜垂拂,藤梢爱上寻。讶君轩盖侣,非复俗人心。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其六)
宋·葛立方
不障庾公尘,那有刘舆腻。堂堂七丈夫,草木一臭味。跻攀亦云足,赏适兴犹未。却呼三翼舟,击汰舞绡翠。苇蒲纷已扫,奁鉴莹新剂。持此寿诸公,空缸一沉醉。
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戏成绝句十二首(其八)
宋·陆游
七月湖中风露新,临流闲照白纶巾。荷花折尽浑闲事,老却莼丝最恼人。
春游(其三)
宋·董嗣杲
日日步春去,偶值江色晴。杨柳翠频蹙,不管黄鹂声。归栖官屋寒,月暗灯不明。独坐想游衍,西湖无限情。
秋夜西园独步
宋·王庭圭
清夜游西园,竹影乱秋月。穹色湛虚明,林光益奇绝。人间睡正著,那知此时节。坐观衡阳移,领略风烟别。沆瀣洗天宇,一饮醒毛发。气与南山高,青苍助施设。池塘收绿净,星斗转空阔。微.....
菩萨蛮(其七)石溪鸥伴
清·李佩金
荻花冷淡清溪畔。一痕晴雪苍烟晚。浅石枕中流。盟鸥矶水头。菱歌何处起。知在芦丛里。波涽半江蓝。纤云弄远天。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