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
写景
山水
抒情
春天
田园
咏物
怀古
情思
季节变迁

译文

借来贝多(一种乐器)在僧幮(僧人的被褥)上独坐,与老农喝酒直至烂醉不知何为时。
在边潮声和峡月的伴奏下,心中默默吟咏,就像随云随江风游荡于梦中一般。
在巢上住宿了三宿仿佛经历了三个世界那么久,渔夫一家和我的生活都像与波涛共舞。
春天过去后你将要回到朝廷,又有谁能倚着池边栏杆与我谈论种荷之事呢?

赏析

这首《山居杂诗(其二)》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独特韵味与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首联“闷就僧幮借贝多,醉呼田父饮亡何”,开篇即以“闷”字点出诗人内心的烦忧,借宿于僧舍,与僧人共度时光,以求心灵的慰藉。而“醉呼田父饮亡何”则展现了诗人与乡间农夫的亲密无间,酒醉之时,不拘小节,与农民畅饮,忘却尘世烦恼,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颔联“潮随峡月吟边上,云逐江风梦里过”,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潮水随着峡谷中的月光轻轻流淌,仿佛在吟唱着自然的乐章;云朵追逐着江面上的微风,在诗人的梦境中缓缓飘过,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颈联“三宿巢痕如隔世,一家渔具漫同波”,通过“三宿巢痕”与“一家渔具”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诗人仿佛在回忆过去,感叹岁月如梭,曾经熟悉的巢穴如今已成隔世之景;而“一家渔具漫同波”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随遇而安。尾联“涉春君更还朝去,谁凭池阑话种荷?”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待。春天即将过去,友人将要离开,诗人站在池塘边的栏杆上,心中不禁生发出对友人离去的依恋之情,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友人能再次相聚,一同谈论种荷之事,延续这份山居生活的美好记忆。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超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