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秋景
田园
抒情
民谣
秋收
怀乡
盼望丰收
节气
秋初
忧民
写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秋季初望之时,对农田遭受雨水影响的忧虑,以及他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中展现了皇帝亲自巡视庄稼地,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景。首句“秋初正望霖”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季初至,正逢大雨,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虞损禾苗稚”表达了对幼小禾苗可能受损的担忧。接着,“度此方怦怦,民艰切揽辔”描述了面对自然灾害时,人民生活之艰难,皇帝亲自上马巡视,以示关切。“山庄驻清跸,关外欣沾被”写出了皇帝在山庄停留,亲自查看受灾情况,并给予受灾地区民众物质上的援助。“遥心寄关内,优渥亦逮未”则表达了皇帝对关内受灾地区的深切挂念,希望他们也能得到同样的关怀和帮助。“封童传喜音,疑信岂能置”提到通过使者传递好消息,即使消息真假难辨,也足以让人心生欢喜。“纳稼兹已毕,柄穗颇馀积”描述了农事活动已经完成,收获颇丰,粮食储备充足。“原田更含润,麦陇青针刺”描绘了土地湿润,麦田绿意盎然的景象。最后,“祈年惟予责,忧深藉生慰”表达了作为君主,祈求丰收是他的责任,而这种深深的忧虑,只有通过民生的改善才能得到缓解。“慰已复怀希,所希三白瑞”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希望来年能够迎来三次大雪,预示着丰收的吉祥之兆。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与仁爱之心。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泊临清遇雪
明·谢迁
千林断飞鸟,万里寒云同。朔风吹霰雪,倏忽瀰长空。入夜犹未已,浙沥呜船蓬。侵晓起推牖,两岸如堆琼。秋来久不雨,煖气乖深冬。来牟阂生意,渴望怜村农。素心重忧国,所愿年时丰。如.....
沧州道中
清·阎尔梅
潞河数百里,家家悬柳枝。言自春至夏,雨泽全未施。燥土既伤禾,短苗不掩陂。辘轳干以破,井涸园菜萎。旧米日增价,卖者尚犹夷。贫者止垄头,怅望安所之。还视釜无烟,束腰相对饥。欲.....
不雨
宋·裘万顷
农时阅月天不雨,嘉谷丛中龟兆生。云势只随风聚散,鸠声空报客阴晴。半生忧国发欲白,一饱无期心屡惊。尚愿秋阳化甘澍,稍苏枯槁望西成。
夏旱至秋田家种荞麦以补岁事
宋·胡铨
千里还经赤地连,老农作苦也堪怜。来牟不复歌丰岁,荞麦犹能救歉年。山色浅深秋泼黛,田毛上下晓披绵。天公莫遣霜如雪,赤子嗷嗷要解悬。
七谣赠璞冈赵明府(其七)甘霖谣
明·孙绪
今年夏月久不雨,枯朽朝朝望天宇。使君俛首坐堂上,无言心念三农苦。古来仁覆称旻天,旻天忍不吾民怜。却恐民心百冤控无地,和风乖戻高阳愆。君不见东海湄,冤孝妇,三月亢旱成焦土。.....
馀东道中
清·范当世
范公堤上雨云黄,到海应无十里长。昼市乘湖卖鱼蟹,秋田杀草见牛羊。盐官俸美高衙在,刺史城遥百姓忘。父老不忧民气悍,于今世乱失湘乡。
今岁六月望后一日立秋故比常年凉意差早
宋·陆游
九衢车马困炎曦,正是山中散发时。秋近梧桐已摇落,阴生蟋蟀最先知。稻陂水白宁忧旱,灶突烟青幸续炊。谁谓吾庐太岑寂,茶瓜亦有野人期。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二十七)
宋·曹勋
大麦未救饥,小麦渐擢芒。此时农夫叹,政阻接青黄。多畏频雨泽,只欲暄晴光。农安吾亦安,朝夕祈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