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忧民
写雨
田园
节气和夏天

译文

连续两天刚晴朗,四更天时又听到报雨声。
小麦收成尚未结束,让人心生忧愁。
饼饵的制作用料近期可期待备齐,夏秋之际盼望庄稼丰收。
去年秋天遭遇水灾,希望今年能有些弥补。
有时收获反而会导致失去,百姓的福祉更显艰难。
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屋檐下的雨声像不断注水一样令人厌烦。
想到从春天到夏天的时光,感觉有时近有时远。
或者是因为我的心情充满希望,而百姓则没有什么过错。
虽然暂时能稍微减轻一些忧愁,但不敢说这样的日子容易安稳度过。
只希望天气能迅速放晴,让青黄不接的时期尽快过去。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夜雨言志》。诗中表达了对近期天气反复无常,影响农业生产,以及由此引发的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首句“两日方喜晴,四更复报雨”描绘了天气变化之快,晴雨不定,让人难以捉摸。接着“麦收尚未毕,切切萦愁绪”点明了这种天气对农作物收割的影响,引发了诗人深深的忧虑。“饼饵近可期,夏秋望登稰”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丰收的渴望。然而,“客岁秋被涝,赖此庶少补”一句揭示了去年秋天遭受水灾的情况,今年的希望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当前的收成。“将得设致失,吾民其益苦”表达了对农民可能面临的更大困难的担忧。接下来的“反侧不能寐,檐声厌如注”描绘了诗人因忧虑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焦虑。“言念春徂夏,时若近远普”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期盼。最后,“或吾志因满,而民则何咎”提出了一个深思的问题:个人的愿望是否满足了,而民众是否因此承担了不应有的责任?“慰多兹小愁,敢谓难宁处”表达了诗人对于微小忧愁的宽慰,但同时也意识到这些忧虑并非易解。最后一句“惟吁速放晴,青黄接二釜”直抒胸臆,呼吁尽快放晴,让作物能够成熟,百姓得以丰收,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和对民众福祉的深深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是一首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作品。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广落花诗三十首(其十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
乾净青莎一片阴,君无去此豢饥禽。人生自古皆惶恐,天下如今半绿林。曀日终风舟汎汎,水深河大雨淫淫。旧家枝叶同乡土,好听黄鹂作羽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送严上舍并寄诸公十首(其一)送严
宋·陈造
啧啧雁声急,棱棱秋意深。行都旧新雨,独客短长吟。子肯怜衰病,时来慰滞淫。惜无移日酒,留照蜡灯斟。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