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
旨
直
属
上
年
被
灾
州
县
应
缓
征
者
今
岁
槩
不
徵
收
至
来
岁
麦
熟
后
酌
徵
诗
以
志
意
蠲
缓
有
常
例
,
盖
视
灾
重
轻
。
重
蠲
不
复
输
,
轻
缓
应
带
徵
。
连
岁
潦
已
甚
,
沟
壑
忧
未
宁
。
即
灾
稍
轻
区
,
毗
连
同
苦
情
。
麦
收
虽
颇
丰
,
谷
价
犹
未
平
。
禾
稼
兆
复
佳
,
转
眼
逮
西
成
。
诚
恐
催
科
吏
,
正
缓
将
并
征
。
嗟
哉
疮
痏
馀
,
吾
民
岂
堪
承
。
正
则
不
可
缺
,
旧
缓
可
再
听
。
槩
俟
以
来
年
,
麦
收
其
量
行
。
稠
叠
非
市
恩
,
民
艰
心
实
萦
。
政策
抒情
民瘼关怀
农业收成
季节
节气
译文
蠲缓的常规办法,是根据受灾的轻重来定的。
灾民可以免除较重的税役,较轻的则需交一定的税。
连续几年的洪水泛滥已经很严重了,人民因担忧水灾而无法安定生活。
即使是灾情稍轻的地方,因为彼此相连也会感受到同样的苦情。
虽然小麦收成还不错,但粮食价格还没有平稳下来。
庄稼的复苏迹象很好,转眼就快到了丰收的时候。
我很担心那些催税的官员,在庄稼还未成熟时就来催缴税款。
唉,那些因灾难而受伤的人,我们的百姓怎么能承受更多的苦难呢?
必要的税款不能缺少,但旧的缓征政策可以再考虑一下。
让我们期待明年吧,那时的小麦收成会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
这些并不是市场上的优惠措施,民众生活的艰难实际地萦绕在心间。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降旨直属上年被灾州县应缓征者今岁槩不徵收至来岁麦熟后酌徵诗以志意》。诗中表达了对受灾地区的关怀与关注,以及对官府催征赋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首句“蠲缓有常例”,点明了减免赋税的常规做法,接着“盖视灾重轻”说明减免的标准依据灾害的严重程度。接下来几句详细描述了不同等级的减免措施,以及对连续几年受灾情况的忧虑。“即灾稍轻区,毗连同苦情”强调了即使在灾害较轻的地区,周边地区也一同承受痛苦。接着提到虽然小麦丰收,但谷物价格仍未稳定,预示着未来的困难。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可能到来的催征官吏的担忧,担心他们会在减免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征收赋税。“嗟哉疮痏馀,吾民岂堪承”表达了对受灾民众的深切同情,指出他们已经饱受苦难,难以承受更多的负担。“正则不可缺,旧缓可再听”意味着正常的赋税不可或缺,但考虑到灾情,可以再次考虑减免措施。“槩俟以来年,麦收其量行”提出等待来年小麦收获后再酌情征收,以减轻民众负担。“稠叠非市恩,民艰心实萦”则强调了这些措施并非为了讨好民众,而是出于对民生艰难的真心关怀。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百姓疾苦的体恤和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展现了他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养心殿晚坐
清·爱新觉罗·弘历
园亭多水木,自是气清凉。宫禁翡翠瓦,五雉围红墙。夏候所弗宜,暖气蒸炎阳。朝仪讵可阙,适已宁云臧。兹来乃迥别,竟日爽风飏。立秋迟三日,律先报白藏。晨从郊外来,多稼云将黄。既.....
献岁书情
唐·裴夷直
白发添双鬓,空宫又一年。音书鸿不到,梦寐兔空悬。地远星辰侧,天高雨露偏。圣期知有感,云海漫相连。
喜雨诗
南北朝·鲍照
营社达群阴,屯云掩积阳。河井起龙蒸,日魄敛游光。族云飞泉室,震风沈羽乡。升雰浃地维,倾润泻天潢。平洒周海岳,曲潦溢川庄。惊雷鸣桂渚,回涓流玉堂。珍木抽翠条,炎卉濯朱芳。关.....
更漏子
宋·高观国
玉箫闲,清韵咽。人倚画阑愁绝。云恼月,月羞云。半溪梅影昏。恨春风,萧散后。夜夜数残更漏。情悄悄,思依依。天寒一雁飞。
罾布谣
明末清初·屈大均
以罾为布,渔家所造。著以取鱼,不忧风飓。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