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
写景抒情
秋天写景
写山写水
景色
风景抒情

译文

在山阴建造了一处疏朗的轩馆,一条蜿蜒的水流环绕着它。
这里的环境让人心生愉悦,充满了仁爱与智慧的气息,放眼望去,美景如烟霞般展现在眼前。
麦田和稻田交织在一起,仿佛秋日与春晓交织的景色。
各种美景纷纷映入眼帘,大自然为我们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景象。
偶尔来到这里暂作停留,这样的兴致与乐趣也相当多。
今日暂且将其他事情搁置一旁,我将致力于寻找并体验幽静的乐趣。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阴疏轩旁的一水环绕,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景象。"悦心仁智间,纵目烟霞表",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接着,诗人通过“麦畴及稻畦”描绘了四季更迭的田园风光,从秋天的麦田到春天的稻田,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秋夕将春晓”,巧妙地将季节的交替融入其中,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丰富。“万景纷来参,大块富文藻”一句,赞美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同丰富的文辞一般,令人赞叹不已。最后,“偶来试凭临,兴会殊不少”表达了诗人偶然来访,却能从中获得不少乐趣和灵感,强调了自然之美对于心灵的滋养作用。“今朝槥且置,吾将事幽讨”,则表明诗人将暂时放下俗务,深入探索这幽静之地的奥秘,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心灵深处的探索追求。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唐·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
秋思
唐·周贺
杨柳已秋思,楚田仍刈禾。归心病起切,败叶夜来多。细雨城蝉噪,残阳峤客过。旧山馀业在,杳隔洞庭波。
舟中杂感二首(其一)
明末清初·徐倬
高秋一叶下梧桐,有客扬帆夕照中。多病百年兼恨别,依人千里自途穷。沧江白露鱼龙夜,冷月黄沙草木风。老去休思空冀北,曰归终拟侩墙东。
村中晚兴
明·许继
微吟循清流,长眺际遥缡。山秋云气深,野晚日色浅。危柯凉似振,时稼熟初偃。一念故林居,情随飞鸟远。
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其二)
明·陈繗
岁寒心事蚤相期,满耳清音只自知。花袅细风香起处,枕攲斜月梦惺时。乍惊波浪翻龙窟,却拟箫韶奏凤池。寄语茅山陶隐士,个中因甚日凄其。
秋望(其二)
明·郑希良
渡头枫树霜初结,海风吹滴猩猩血。秋光上下镜面平,清光一片琉璃彻。沙头眠鸥忽惊起,客帆飞去波明灭。烟水苍茫野牧归,数声短笛吹新月。
赠大田县范玉溪(其二)
明·朱浙
我爱玉溪子,放舟玉溪上。萧萧芦荻秋,明月恰相向。
雨后
宋·董嗣杲
一雨收残暑,新凉夜顿添。秋声满落叶,虫语傍虚檐。衰疾便高卧,游程叹久淹。山林虽寂寞,亦足养吾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