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抒情
秋日写景
节气写景
农民生活

译文

我耕种的万顷土地上,金黄的庄稼随风摇曳,我满怀喜悦地欣赏着收割的景象。
我时常舒展眉头思考天气和时节的变换,始终不敢松懈心头的丰收之忧。
村庄里的烟囱里冒出浓烟,新出炉的饼子已经熟了,田地里的植物在晚露的滋润下显得更加茂盛。
淮河和扬州的水位现在是否异涨已消,我多次思考这个问题,倍感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收季节的农耕景象与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与忧虑。首句“万顷黄云我稼同”以广阔的黄色稻田比喻丰收的景象,展现出一片金黄的稻谷如同云海,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接着,“腰䥥欣看刈金风”描述了农民在金色的秋风中收割稻谷的场景,表达了收获的喜悦。“稍纾眉蹙筹晴雨,敢懈心忧说稔丰”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农作物生长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丰收的期待。诗人虽然松了一口气,但并未完全放松警惕,对天气和作物的关心始终如一。“村舍烟浓新饼熟,陇畦露润晚牟芃”描绘了村庄炊烟袅袅,新烤的面饼香气四溢,田野间露水滋润,晚稻茁壮成长的景象,展现了农耕生活的温馨与生机。最后,“淮扬异涨今消否,几度思量倍省躬”表达了诗人对淮扬地区洪水情况的关注,以及对自身职责的深刻反思。通过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诗人不仅关心农业生产,还关注民生福祉,体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关怀之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耕社会的风貌,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向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小雅·甫田之什·甫田
先秦·诗经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