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莲
曲
平
湖
雨
过
荷
香
新
,
荷
花
沐
雨
如
有
神
。
吴
娘
弄
棹
采
莲
去
,
六
月
南
塘
别
有
春
。
始
闻
踏
歌
声
,
渐
远
鸣
榔
响
。
弥
望
水
云
乡
,
烟
波
任
来
往
。
不
道
罗
敷
自
有
夫
,
相
逢
女
伴
使
君
无
。
休
誇
玉
井
留
名
字
,
除
是
吴
宫
有
画
图
。
去
岁
妒
花
艳
,
今
岁
见
花
惭
。
惆
怅
独
归
去
,
羞
开
玉
镜
奁
。
写景
夏天
荷花
抒情
爱情
闺怨
山水
田园
情感
春日景象
译文
平湖在雨后荷花的香气格外清新,荷花被雨水滋润后显得格外有神采。
吴地的姑娘划着小船去采莲,六月的南塘仿佛别有一番春色。
开始听到远处传来的踏歌声音,渐渐地那声音变得遥远,只剩下划船时敲击船舷的声响。
放眼望去,整个地方都弥漫着水色云影,烟波浩渺任凭她们来往。
不提罗敷已有丈夫的事情,她们相遇时只让对方知道如何待人接物。
不要夸赞那玉井里留下了她们的名字,除了在吴宫的画图里才能看到她们的倩影。
去年嫉妒她们的花朵如今也艳丽无比,但今年看见这些荷花却自愧不如。
她们满怀惆怅地独自归去,羞于打开那盛着美玉的镜子妆奁。
赏析
这首《采莲曲》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时节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首句“平湖雨过荷香新”,描绘了雨后湖面平静,荷花散发出清新香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荷花沐雨如有神”一句,赋予了荷花以灵性,仿佛在雨中得到了洗礼,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吴娘弄棹采莲去,六月南塘别有春”则展现了采莲女子在荷塘中忙碌的身影,她们划着小船,采摘着莲蓬,给原本炎热的六月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仿佛整个南塘都因此而变得春意盎然。接下来,“始闻踏歌声,渐远鸣榔响。弥望水云乡,烟波任来往”几句,通过声音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采莲场景的动态美。踏歌声、鸣榔声交织在一起,与远处的水云乡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悠扬和谐的意境。水面上的烟波,任由船只自由往来,增添了画面的流动感和空间感。最后,“不道罗敷自有夫,相逢女伴使君无。休誇玉井留名字,除是吴宫有画图”几句,借用了罗敷的故事,表达了对采莲女子独立自主、追求自由生活的赞美。同时,也通过对比玉井和吴宫的传说,强调了现实生活中这种美好场景的难得与珍贵。“去岁妒花艳,今岁见花惭。惆怅独归去,羞开玉镜奁”则是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去年的花朵艳丽夺目,今年却因某种原因感到羞愧,独自离去时,连打开玉镜奁的勇气都没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江南水乡采莲时节的独特魅力,以及对自然美景和生活情趣的深深热爱与赞美。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春暮过荥泽山下
清·陈以豫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閒云笑我忙。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