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胜利
献捷
颂赞
劝勉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表达对副将军富德成功平叛的赞颂与祝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胜利的喜悦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首句“深入敌境,歼灭逃敌,望风而逃”,描绘了战场上的英勇战斗,敌人闻风丧胆,纷纷逃窜。接着,“情知三窟已途穷”形象地说明敌人已经无处可逃,陷入绝境。然后,“嘉兹识早献馘顺,笑彼悔迟跋扈雄”赞扬了叛军首领在叛乱初期就主动投降,对比之下讽刺那些迟疑不决、最终失败的叛乱者。接下来,“和众永看两部定,成功速在五年中”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期待,同时也对胜利的快速到来充满信心。最后,“天恩如此昭优贶,保泰弥殷慎敕躬”则表达了对上天恩赐的感激之情,并强调了在享受胜利的同时,要保持谨慎,确保长久的和平与稳定。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胜利的庆祝,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君主的智慧与远见。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送麻正郎督饷辽东时辽东大饥
明·林大春
天意何荼毒,东人万骨枯。君今出门去,残兵应待哺。欲从东海籴,翘首隔天吴。关门路一线,谁能飞万刍。泉府良苦竭,江南亦荒芜。主上眷东顾,治赋属吾儒。嗟彼沟中瘠,饥溺予之辜。谋.....
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十一)吴越王钱俶见上威德日盛尽献其土地为吴越归之十一
元末明初·宋濂
皇王握神契,重华叶帝谟。神兵从天下,歘忽千万馀。挥戈日为回,投鞭海成枯。奋击八极间,健疾飞电如。钱氏最先觉,方物久内输。终知乔岳尊,邱阜欲何须。登民献天府,不烦神戈诛。帝.....
回军九连山道中短述
明·王守仁
百里妖氛一战清,万峰雷雨洗回兵。未能千羽苗顽格,深愧壶浆父老迎。莫倚谋攻为上策,还须内治是先声。功微不愿封侯赏,但乞蠲输绝横征。
副将军富德奏报小和卓木霍集占亦望风先逃叶尔奇木回众投诚拟平定回部凯歌十首(其八)
清·爱新觉罗·弘历
可知化外有同心,簟食壶浆献致钦。便尔先逃更何往,前途遮获定成擒。
答李生
清·曾国藩
我年廿四登乡贡,始与刘蓉相追陪。延津双创忽会合,深夜挂壁鸣风雷。勋名自谓凌管乐,文采何曾怯邹枚。岂知羲和鞭日月,头上光阴火急催。老刘偃素不称意,酸寒一衿初受裁。我虽置身霄.....
新设屯田
明·方孔炤
庙议既不与,屯田徒有名。河北山东地,水利难与争。当先布赏格,有司乃奉行。隐覈召民种,亦须三年成。吁嗟恐不及,不如先议兵。兵既不如议,田亦何由耕。
兵要望江南(其二十六)太乙式第二十七
唐·易静
开门照,六戊合奇门。前程贵客相伏助,阴人酒肉待相迎,拜访喜忻忻。
喜闻平峒寇
宋·戴复古
峒寇都平了,官军奏凯歌。千山通道路,一雨洗干戈。天地和风转,江湖春水多。蜀中无近报,西贼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