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历史
亲情赞美
台湾文化
战争

译文

恋父之情深重,必定甘愿面对刀刃,踏上艰难的道路,满姑就是这样一位为孝道而勇往直前的烈士。
痛骂贼人决不畏惧会招来众人的围攻和诟骂,满姑的孝道和忠诚是并存的。
面对三尺长的刀光和一尺深的水,满姑明白自己可能会生也可能死。
君主的恩德在台湾城被隆重祭祀,即使满姑已经死去,她的精神仍然像活着一样影响着人们。
史书将记载她千年的奇节事迹,她是刘郡丞的女儿,年仅十七岁便有着不凡的壮举。

赏析

这首诗《台湾三仁诗》由清代诗人陈斐文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对比手法,颂扬了台湾三仁——满姑、恋父、必甘白刃蹈的英勇事迹与高尚品德。诗中首先提到“恋父必甘白刃蹈”,表达了对恋父的勇敢行为的赞美,他愿意为了父亲甘愿踏上充满危险的道路,展现出对亲情的深厚情感与牺牲精神。接着,“满姑死烈刃死孝”则聚焦于满姑的形象,她面对死亡的威胁,依然坚守孝道,表现出对家族责任的忠诚与对生命的敬畏。“骂贼不畏遭群凶”一句,揭示了满姑面对敌人时的无畏态度,即使遭受众多敌人的攻击也不退缩,展现了她的勇气与坚定。这一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出满姑在生死关头的选择与坚持。“三尺刀光一尺水”运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战场上刀光剑影与水流的景象,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同时也象征着满姑等人的英勇行为如同刀光一般锐利,如同流水般坚韧不屈。“满姑知生不知死”强调了满姑在生死面前的抉择,她虽然知道死亡的可能,但依然选择为正义而战,体现了她的大义凛然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君恩隆祀台湾城,满姑虽死仍如生”表达了对满姑等人英勇行为的崇高评价,即便她们已经离世,但其精神与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如同台湾城一样,成为后人敬仰的象征。“史乘千秋载奇节,刘郡丞女年十七”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指出满姑等人的事迹将被历史记载,成为千秋万代传颂的奇节,特别提到了刘郡丞的女儿满姑,年仅十七岁便展现出如此非凡的勇气与忠诚。综上所述,《台湾三仁诗》通过对台湾三仁英勇事迹的描绘与赞颂,不仅歌颂了她们的高尚品德与牺牲精神,也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后人传承与弘扬这种精神的期待。

猜您喜欢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吴江三忠祠(其二)
明·唐顺之
墓槚几经秋,兴亡一镯楼。死应为厉鬼,生肯共金酋。吴越车书混,江淮战伐休。幸逢全盛世,此地弄扁舟。
咏史·毌丘俭
宋末元初·陈普
十万强兵无一人,义师翻得叛臣名。奇功一夜归人手,空使文鸯待到明。
刘文成公祠
清·周龙藻
自昔生名世,经纶草昧长。真人起鱼服,志士应鹰扬。厄运纷蒙古,先声振建康。天心悬去就,人事决兴亡。尚忆参戎略,方期靖寇攘。为言偏龃龉,戮力竟披猖。乍叹宜孙败,兼悲察罕戕。鲸.....
秀华续咏(其二十七)三国夫人
清·黄金石
倾国倾城聚一家,金钱百万助铅华。马嵬一夜淋铃雨,落尽春前姊妹花。
古步出夏门行
汉·两汉乐府
白骨不覆。疫疠流行。市朝易人。千载墓平。行行复行行。白日薄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