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便
使
使
写景
春天
咏物
写鸟
情感
怀古
抒情
珍惜时间
赞颂

赏析

这首诗是《莺花吟》中的片段,作者卫宗武,生活在宋朝。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莺花的热爱和珍视,以及他对于春天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羽族竞繁声,仓庚尤善鸣。喧啾百喙忽奏雅,尽洗盈耳筝竽音。"这一段描绘了莺花盛开之际,鸟儿们争相歌唱的情景。"羽族"指代着这些会飞翔的鸟类,而"仓庚"则是古时对鸣鸟的一种称呼。诗中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将莺花下鸟儿的清雅歌声与其他杂乱的声音进行了对照,强调了莺花下的宁静雅致。"芬菲芳事毕,木芍药晚出。于中姚魏更倾城,扫退目前赪紫色。"这两句诗转而描写莺花的香气和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对比表达了莺花独特的地位。"转眼韶华便欲休,恨无长绳系春留。一春妩媚在花鸟,常恐易逐光阴流。"诗人这里表达了对于春天即将逝去的惆怅和不舍。"韶华"指的是美好的时光,而"转眼"则强调了时间的迅速流逝。"长绳系春留"是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无法留住的无奈。"浮荡谁家挟弹子,飞丸巧中俄摧翅。封姨底事苦禁持,飘摇欲使无完蒂。"这些句子继续表达了对于莺花易逝的忧虑和珍惜之情。"浮荡"给人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而"谁家挟弹子"则是指鸟儿在树间跳跃,似乎也在感受着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常。"可嗟凡卉与凡禽,遂情快意何纷纷。不思物恶伤其类,尔形尔气非同群。"诗人这里表达了对莺花和其他植物、鸟儿之间差异性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自然界中生物各有特色的理解。"岁购名葩不常遇,日听好音能几度。寄与东君力遮护,勿使凋零同臭腐,不然辜负莺花主。"最后的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难得美好的时光和声音的珍惜,以及他希望能够长久保护这些美好事物,避免它们如同普通的东西一样凋零腐烂,从而辜负了莺花之主——自然界赋予它们的独特角色。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