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
日
世
故
一
炊
黍
,
吾
生
百
炼
铜
。
客
情
伤
发
白
,
醒
眼
对
榴
红
。
远
岫
冥
冥
雨
,
疏
衣
细
细
风
。
欲
论
千
古
恨
,
不
见
楚
南
公
。
怀古
抒情
写景
端午节
写物
榴红
写山
远岫
译文
“世故一炊黍,吾生百炼铜”可译为:世事如一锅粗糠般平凡,我的生命却像经过百炼的铜一样坚韧。
“客情伤发白,醒眼对榴红”可译为:客居他乡的情感让我感到白发丛生,清醒的双眼面对着石榴花的红色。
“远岫冥冥雨,疏衣细细风”可译为:远处的山峰在朦胧的雨中若隐若现,稀疏的衣服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欲论千古恨,不见楚南公”可译为:我想要谈论千古的遗憾,但却无法见到楚南公这样的人。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黄石翁的《午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的氛围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首句“世故一炊黍”,开篇即以简练之语勾勒出生活的平凡与琐碎,如同一日三餐的简单过程,暗示着人生的平淡无奇。接着,“吾生百炼铜”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比作百炼成钢的铜器,既表现了人生的坚韧与不屈,也暗含了历经磨难后的成长与成熟。“客情伤发白,醒眼对榴红”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白发的增添象征着年华的逝去,而醒目的红榴则在反衬下更显生命力的顽强与不息。这一对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哀叹,也流露出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向往。“远岫冥冥雨,疏衣细细风”描绘了一幅雨后山色朦胧、微风吹拂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远山在雨后显得更加深邃,细风轻拂着薄衫,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最后,“欲论千古恨,不见楚南公”表达了诗人想要倾诉心中积郁已久的愁绪,却无人倾听的无奈与寂寞。楚南公,可能是指古代的某位贤士或诗人,这里借指知音难觅。整首诗在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知音难遇的感慨。综上所述,《午日》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情感真挚而深沉。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