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春天
抒情
写花
桃花
怀旧
病中感怀
时间流逝
借物抒情
声响

译文

柳条纷乱,蜜蜂忙碌,花儿盛开,天空显得更加狭小。烟霭的光线很快就会过去,清明节也即将到来。
雨后,帘幕尚且卷起,稀疏的阳光透进来;而我在病前,书已经摊开,但阅读的兴趣已经减少了很多。
酒已经疏远了春天,信件与忧愁相伴而来,用香料熏衣时,香气已经消失殆尽。
我试着吹箫来和着莺啼之声,但一曲终了,声音已消失在盛开的棠梨树梢头。

赏析

这首《踏莎行·春日》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生机勃勃、略带哀愁的景象。开篇“柳碎蜂忙,花繁天小”以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繁盛。柳絮飘散,蜜蜂忙碌于花间,而花朵繁密,仿佛将天空都点缀得小巧可爱。接着,“烟光易过清明早”一句,点出时间的流逝,清明时节的烟光稍纵即逝,暗示着时光的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易逝。“雨余帘尚卷时稀,病前书已摊来少”描绘了雨后的宁静与病前的慵懒。雨后,窗帘还卷着,显得房间内更为安静;病前,书本摊开的数量减少,暗示着身体或心情的疲惫。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忧郁的生活状态。“酒向春疏,笺和愁到,熏衣忘却香焦了”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在春天的氛围中,饮酒似乎变得稀疏,写信时思绪被愁绪占据,甚至忘记了衣物上的香气。这一系列的动作和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春日的享受,也有因某种原因产生的愁思。最后,“吹箫强欲和啼莺,一声飞去棠梨杪”以自然界的鸟鸣声和人为的箫声对比,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音乐来与自然和谐共处,但最终仍感孤独。一声鸟鸣飞过棠梨树梢,既是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孤寂与寻求共鸣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生命短暂和内心孤独的感慨。

猜您喜欢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春日
清·卢德仪
绣包无事且徘徊,庭院沈沈长绿苔。一桁垂帘春昼永,桃花如雪燕飞来。
甲子岁除作(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欲寒先作雾,将暖更吹风。岁尽从今夜,春来自故宫。草犹含蕙绿,花已破桃红。腊酒琉璃盏,殷勤入掌中。
临江仙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鹊踏花翻·花朝行玉峰道中用蝶庵词韵
清·陈维崧
柔浪如酥,遥峰欲笑,樯乌阵阵迎人话。说道今日花朝,此去包山,歌台砌满苔钱罅。玉箫金管劝东风,嫣红艳紫须迟卸。频讶。往事酒边灯下。铜扉记隔秋千榭。每到丁字帘前,群芳生日,昵.....
藻鉴堂得句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昆明春水潋烟光,沿泛因之藻鉴堂。表里湖山归静照,高低桃柳总清扬。羲经趣寄对时茂,楚颂词多称物芳。若傍竹林寻晋逸,山公启事缅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