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秋天的
寒冷的冬日
写雪
抒情
忧民
愿民

译文

月光洒满长安城,积雪还未消融,整个世界仿佛被明亮的银色海洋覆盖,秋天的海浪翻涌着。
光线迷人,犹如万里的珍珠和宝石错乱交织,其气势如同两条龙盘旋在玉制的宫殿之上,显得威严而高耸。
随着黎明的到来,天色逐渐变亮,可以看见一种叫做鹂鹊的鸟在观察着这一切。尽管天气仍然寒冷,但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凝重,仿佛有鹔鹴的羽毛制成的袍子在身上,带来了温暖。
即使是以打柴为生的人也有饥饿的呼声,他们希望君王能够打开粮仓,发放粮食,以解救他们的饥饿。

赏析

这首《雪后早朝》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描绘了雪后长安早朝的壮丽景象。诗中以“月满长安雪未消”开篇,将月光与雪景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片银装素裹的清冷世界。接着,“分明银海泻秋涛”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雪后的长安比作波涛汹涌的银海,生动展现了雪后景色的壮观。“光迷万里璚珂乱,势压双龙玉阙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雪后长安的辉煌与庄严。雪光在万里的空间中闪烁,仿佛无数的珠玉散落,而宫殿则在雪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巍峨,犹如双龙盘踞,气势磅礴。“曙色渐分鳷鹊观,凝寒犹在鹔鹴袍”描绘了日出时分,曙光初现,鳷鹊观(长安城中的建筑)逐渐显露出轮廓,而寒冷的气息依然笼罩着人们的衣裳,形象地表现了早春时节的气候特点。最后,“负薪亦有号饥者,愿得君王发汉廒”表达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希望君王能体恤民情,施以救济,体现了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长安早朝的独特风貌,既有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人文关怀的深意,是文徵明诗歌艺术的精彩展现。

文徵明

820首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您喜欢

醉归
宋·许棐
半醉归来卧不成,月华霜彩烂中庭。茶铛冻结香匜冷,只把梅花嗅得醒。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玉楼春·雪中拥炉闻琵琶作
宋·葛立方
青女飞花浓剪水。寒气霏微度窗纸。人间那得骨为帘,炉有麒麟尊有蚁。笙簧冻涩闲纤指。香雾暖熏罗帐底。却教试作忽雷声,往往惊开桃与李。
武宗挽歌词二首(其二)
唐·顾非熊
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冕旒辞北阙,歌舞怨西陵。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元末明初·蓝仁
闻道寻仙叩洞门,清溪古木路斜分。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悬崖涨绿云。讲罢先天烟篆冷,梦回斜月玉笙闻。高秋也欲扶衰病,共候山中白马君。
和邵二泉先生待麻姑泉一首
明·夏良胜
为取深青洗却迂,石梁趺坐正刚予。匣中宝剑腾还否,天上银河落未如。饮雪香分归洞侣,佩环声碎宴池馀。沧桑果是无根说,会见何人去恶书。
陈公哲梅花百咏(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雪后西湖空碧波,酒徒消散也无多。白头醒眼春风里,奈此梅花百咏何。
七宝扇
宋·王质
七宝薰开万窍风,灵犀一点与天通。婆娑吹动红炉雪,总在清凉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