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花
咏物
婉约
夏天
写香
闺怨
秋天

译文

芳心点点绽放,细小的花朵带着朦胧的娇艳。月光透过窗户,洒满了整个房间。
淡淡的烟霭中,恰似晚妆的美丽妆容。玲珑的小玉饰品,配上窄袖轻衫,初次尝试沐浴后的装扮。
香气已经令人陶醉,更何况在秋日的丝质扇子底下闻到这种香气。

赏析

这首清代词人黄燮清的《减兰·其二·茉莉》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茉莉花香图。"芳心点点",以拟人手法赞美茉莉花蕊的娇嫩,"细朵惺忪娇素艳"进一步描绘花朵的娇媚和含苞待放的姿态。"碎月筛廊,凉约烟鬟称晚妆",通过月光洒落和轻烟缭绕的环境,烘托出夜晚茉莉花的静谧之美,仿佛是女子精致的晚妆。"玲珑小玉"形容茉莉花的精致小巧,"窄袖轻衫初试浴"则借女子换上轻盈衣裳沐浴的场景,暗示花儿的洁净与清新。最后两句"香已销魂,况在秋罗扇底闻",直接赞美茉莉花的香气醉人,尤其是当它在秋日的罗扇下轻轻飘散,更显其淡雅宜人。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淡雅,将茉莉花的形态、香气与女性的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词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受。

黄燮清

236首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晴楼七种曲》(含《帝女花》和《桃溪雪》)传世。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猜您喜欢

百字令·海棠
清·杨继端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欲系好春无气力,.....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题段氏扇子
元·陈旅
江上《竹枝歌》,为君颦两蛾。秋风团扇底,零落黛痕多。
满庭芳
宋·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
题墨兰图
宋·赵孟坚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采菱曲(其一)
元末明初·钱宰
绿柳横塘曲,沧湾是妾家。菱歌不解唱,秋水照荷花。
玉簪
元·刘因
堂阴秋气集,幽花独清新。临风玉一簪,含情待何人。含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徘徊明月光,泛泛如相亲。因之欲有托,风鬟渺冰轮。
南歌子·咏所见
清·董俞
嫩绿含烟舞,妖红映水明。珠宫宝幕胜层城。蓦地绛云深处,遇娉婷。绣带鸳鸯暖,罗裙蛱蝶轻。红儿为字雪儿名。偷看桃花扇底,最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