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地点
秋意表达
情感抒发
自然景色

译文

听说那座山上有座古老的寺庙,我的马队缓慢地穿行在狭窄的山路上。
坐在柔软的云朵和嫩草上,不时地休息,飞溅的山涧松花还带着些许香气。
昙花馆内风清气爽,禅意寂然,月光照进芸窗,夜色已深。
几声钟磬和鸡鸣交织成一首乐章,我斜靠在枕头上悠闲地听着僧人们讲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阴那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祥和的氛围。首句“闻说那山古道场”,点出阴那寺历史悠久,为古刹之地。接着“迟迟马策此羊肠”一句,以缓慢前行的马车,形象地展现了山路的崎岖与蜿蜒,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不易。“眠云嫩草时承坐,飞涧松花半送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阴那寺周边环境的清幽与生机。嫩草与眠云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而飞涧与松花则通过动态与香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昙馆风清禅寂寂,芸窗月上夜央央”则进一步深化了寺庙的静谧与庄严。昙馆的清风与禅房的寂静,以及夜晚月光下的书斋,都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超然。最后,“数声钟磬鸡鸣彻,欹枕閒听讲梵王”将自然与宗教元素融合,钟磬之声与鸡鸣相呼应,不仅体现了寺庙生活的规律性,也寓意着佛法的普遍性和生活的日常化。诗人通过“閒听讲梵王”这一细节,表达了对佛法深邃智慧的敬畏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与宗教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阴那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内心对宁静、超脱与智慧的追求。

猜您喜欢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广陵杂咏(其二)
清·吴山
一榻残书兼旅思,半窗镫火与疏钟。静看六代江南志,坐尽维扬夜雨浓。
题万佛堂壁(其一)
明·贺钦
峭壁镵成万佛身,招提开创几千春。行童不识寻幽客,误作恭禅问法人。
游洞壑山庄
明·沈鍊
几处山川近世中,向来车马不曾通。今宵揽辔烟霞里,何异神仙驭玉龙。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卧疾
唐·白居易
闲官卧疾绝经过,居处萧条近洛河。水北水南秋月夜,管弦声少杵声多。
送林德祖致政归吴中
宋·赵鼎臣
士论常苦高,出语讥古人。至其取与间,未足了一身。官爵细事尔,臭腐实与邻。奈何夸者徒,薄暮犹逡巡。平日相语此,反覆甚谆谆。顿输一著先,夫子固绝伦。乞身夜上书,妻子不暇询。翩.....
浈阳峡
明·释今无
不信江流有路通,双岩忽裂见虚空。石屏生觉霜筠细,云窦斜开鸟道穷。夜静爱当船上月,心閒受得峡中风。随时歇处吾归处,辛苦都来怯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