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山
咏物
怀古
抒情
赞美
秋节
寒星

译文

著名的王屋山被誉为名岳之首,它的独特标志横跨在遥远的天际。
深深看下去可以看到砥柱山般的黑暗,高高的山峰与太行山一起呈现着青色的面貌。
这片地域与三晋相连,风云汇聚之地,百灵鸟在这里聚落。
鹤已经飞回栖息的松树之下,龙已经离去但水仍然带着腥味。
灶台隐藏在烧丹火的火光中,炼制骨髓经的龛炉还留有余温。
羽人摇动金磬,仿佛在向寒星行礼。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林鸿的《王屋山天坛》描绘了王屋山的独特风貌和神秘气息。首句"名岳推王屋"直接点出王屋山在众山之中的崇高地位。"孤标跨杳冥"则强调其孤傲挺拔,直入云霄,超越世俗与幽冥。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深窥砥柱黑,高并太行青",将王屋山与黄河中的砥柱石和太行山脉相提并论,展现了其峻峭险峻的山色。"分野连三晋,风云萃百灵"进一步描绘了山势的辽阔和自然景象的壮观,暗示着这里是众多神灵汇聚之地。"鹤归松已偃,龙去水犹腥"借仙鹤归巢、龙潭水色来渲染山中宁静与神秘,流露出浓厚的道教色彩。"灶隐烧丹火,龛馀炼髓经"暗指修道者的修炼活动,烘托出山中修行的氛围。最后两句"羽人金磬动,应此礼寒星"以羽人敲击金磬的场景,表达了对天上的星辰以及山中仙人的敬仰,收束全诗,展现出对王屋山神圣与超凡的崇敬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道教文化内涵。

林鸿

554首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