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
春
即
事
垂
柳
阴
阴
雪
拥
沙
,
残
阳
淡
淡
水
明
霞
。
夜
来
枕
上
初
闻
雨
,
今
日
枝
头
不
见
花
。
啼
鸟
已
传
春
去
信
,
狂
蜂
犹
趁
晚
来
衙
。
柴
门
尽
日
无
人
到
,
读
罢
《
离
骚
》
更
煮
茶
。
写景
春天
山水
田园
动物
夜景
抒情
读书
惜时
译文
第一行:“垂柳阴阴雪拥沙,残阳淡淡水明霞。”描述的是:垂柳遮阴,白雪覆盖着沙滩,夕阳微弱,水光映照着晚霞的景象。
第二行:“夜来枕上初闻雨,今日枝头不见花。”的意思是:昨夜在枕头上初次听到雨声,而今日的树枝上已经看不到花了。
第三行:“啼鸟已传春去信,狂蜂犹趁晚来衙。”的意思是:鸣叫的鸟儿仿佛在传递春日逝去的消息,而狂乱的蜜蜂还在趁着晚霞的余晖忙碌。
第四行:“柴门尽日无人到,读罢《离骚》更煮茶。”的意思是:整日柴门紧闭无人来访,读完了《离骚》后更是煮茶自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垂柳阴阴雪拥沙,残阳淡淡水明霞”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柳树环绕、雪落沙滩、水面映霞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氛围。颔联“夜来枕上初闻雨,今日枝头不见花”则通过时间的对比,表现了季节的更迭,夜晚的雨声预示着春雨的到来,而今日枝头却不见春花,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颈联“啼鸟已传春去信,狂蜂犹趁晚来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啼鸟的叫声仿佛在传递着春天离去的消息,而狂蜂仍在忙碌地飞舞,似乎不愿接受春天结束的事实。这两句通过鸟与蜂的不同行为,巧妙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留恋。尾联“柴门尽日无人到,读罢《离骚》更煮茶”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无人打扰的宁静环境中,诗人独自阅读《离骚》,并煮茶自饮,既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寄情于文的淡泊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李源道
10首
历官为四川行省员外郎。卜居蚕茨,植竹十万个,名万竹亭,兄弟对床,吟哦其中。累迁翰林侍读学士。仕至云南行省参知政事。有《仲渊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