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情感
闺怨
夜晚
七夕节
梧桐
蟾蜍
十二阑
芙蓉
画屏
绛烛

译文

梧桐叶小,月色朦胧,蟾蜍躲藏起来。芙蓉花上露水冷,铜铸的山峦似在低泣。
金粟香(可能指香炉中的金粟)挂在栏杆上,薄薄的灰尘从丝袜上渗透下来,弥漫在莓苔之间。
画屏上的绛烛烟还未消散,夜深人静时更恨那双鸾箫声的凄切。
唤醒了金屋中的鸳鸯梦,却无法到达银河上的乌鹊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充满情感的画面。首句“梧桐月小蟾蜍蛰”以梧桐树和月亮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氛围,仿佛月亮中的蟾蜍正在沉睡,暗示着夜晚的宁静与深邃。接着,“芙蓉露冷铜山泣”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凉的气氛,将芙蓉花的露珠比作冷泪,铜山似乎也在哭泣,增加了画面的哀愁感。“金粟香悬十二阑,袜罗尘沁莓苔涵”两句,通过香气和灰尘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环境的细腻与复杂,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金粟香在十二栏杆上飘散,袜罗尘渗透莓苔,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蕴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画屏绛烛烟未销,夜深恨杀双鸾箫”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画屏上的绛红烛光还未完全熄灭,夜深之时,双鸾箫的声音却让人心生怨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烛光的温暖与夜深的寒冷形成反差,双鸾箫的美妙与内心的痛苦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最后,“唤回金屋鸳鸯梦,不到银河乌鹊桥”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金屋鸳鸯梦象征着温馨和谐的生活,而银河乌鹊桥则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暗含着对爱情与团聚的渴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哀伤的世界,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猜您喜欢

乌栖曲(其二)
明·胡俨
阶前候虫鸣唧唧,机上美人不成织。含情下阶望天河,鹊桥横练正无波。
古秋夜长晴雨二首(其二)
元·何中
雪浪流碧虚,雨花散前除。西风红叶石栏曲,尽并寒声归绮疏。回文读罢双蛾敛,城上啼乌稀漏点。东家娇小乍迎郎,沈水银篝残晚妆。灯里镜台閒自照,红颜相似夜偏长。
南歌子
清末近现代初·沈曾植
黄叶秋娘面,青山倦鸟心。当筵直道酒杯深。门外天涯,落月带横参。小印绸缪篆,明珠缭绕簪。芙蓉三变曲池阴。但拒霜华,莫负日华心。
宛转歌
南北朝·江总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楼中恒闻哀响曲,塘上复有辛苦行。不解何意悲秋气,直置无秋悲自生。不怨前阶促织鸣,偏愁别路捣衣声。别燕差池自有返,离蝉寂寞讵含情。云聚怀情四.....
菩萨蛮·七夕
清·陶淑
鹊桥早向云中架。银軿近夕帷初下。莫漫说相逢。一年今夜中。离情知共诉。泣下凄凄露。明日隔天河。黄姑愁更多。
长沙
清·张鹏翀
碧湘门外渺寒波,欲采芙蓉奈晚何。今夜黄陵庙前月,茜裙谁唱《竹枝歌》?
怨王孙·七夕
清·朱彝尊
一水填却双星如约。乞巧谁凭。诉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怜不。悠悠岁月辞家者,孤眠且。此夕何夕也。碧梧小院风细,露槛同凭,昔年曾。
菩萨蛮.新加坡暑夜山园即事
清末近现代初·杨圻
莲房露冷开残半,星河淡点银屏乱。灯影水西楼,冰肌玉骨秋。秋情人不见,花影和帘卷。中有捲帘人,梳头月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