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便
宿
写景
咏物
抒情
情感
七夕节
秋天
离别
闺怨
山水

译文

七夕之夜天河上的露珠晶莹,八月的浪涛在秋风中令人惊心。
楼中常回荡着哀伤的乐曲,池塘边又见辛劳的人们行走。
不明白为何要为秋的气息悲伤,即使没有秋天,悲伤也会自然产生。
不埋怨台阶前蟋蟀的鸣叫,却偏偏为离别路上的捣衣声感到忧愁。
分别的燕子参差不齐终会返回,离别的蝉鸣却显得孤寂无情。
云聚集在四望台上寄托情怀,月光清冷中在九重观中相互思念。
想题写关于芍药的诗却未能成,去采摘荷花却发现花已凋散。
金杯中的酒曲让韩娥起身歌唱,玉柱上调的琴弦引得楚妃感叹。
紧锁的眉头因愁恨不再舒展,秀发迎着秋风显得凌乱。
湘妃以泪洗竹表达哀伤,是谁在葛藤间洗衣裳。
每一步都香气飘飞于金色的鞋履,轻轻摇动的扇子遮掩着珊瑚般的唇。
已说好在田间小路采桑相见,又能解下玉佩在江边相会。
争相进入华丽的厅堂寻找花枕,争先开启羽帐献上华丽的坐垫。
不惜独自在月下垂钓过夜,愿意成为随后的柴火相随。
后来共眠在同一玉床上,可叹那姿色无比地迷人。
谁能仅凭一笑窥视井底之蛙,突然间学会那绕梁三日的新歌声。
留宿之处遗落了她娇美的耳饰,镜前含笑玩弄着明亮的珠串。
即使被摘去心的菤葹草也不尽悲伤,茱萸的叶子被折反而更加芬芳。
已听说能吟唱动人的洞箫之曲,哪里还是过去那邯郸的歌伎所能相比。

赏析

这首诗名为《宛转歌》,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由江总所著。诗中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篇“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两句,以天河(银河)与涛水、秋风的交织,营造出一个萧瑟秋夜的氛围。接着,“楼中恒闻哀响曲,塘上复有辛苦行”描述了楼中传来悲伤的音乐声和塘边辛勤工作的声音,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的不易与辛劳的感同。“不解何意悲秋气,直置无秋悲自生。不怨前阶促织鸣,偏愁别路捣衣声”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天带来的忧伤情绪无法释怀,同时也不埋怨过去的辛苦,只是对别离中的哀伤和劳作之音感到忧虑。“别燕差池自有返,离蝉寂寞讵含情”这两句诗,通过别离中的燕子与静谧无声的蝉虫,描绘出一种秋天特有的孤独感和对往昔时光的留恋。“云聚怀情四望台,月冷相思九重观”则是作者在高台上眺望,心中怀念着远方的亲人或所爱之人,月色清冷,更增添了相思之情。以下几句,“欲题芍药诗不成,来采芙蓉花已散。金樽送曲韩娥起,玉柱调弦楚妃叹”通过未能完成的诗篇和已散去的芙蓉花,以及历史上著名女乐师韩娥、楚妃的音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翠眉结恨不复开,宝鬓迎秋度前乱”则是描绘一位女子因情感上的不顺而眉头紧锁,对即将到来的秋天感到无措。接下来的几句,“湘妃拭泪洒贞筠,筴药浣衣何处人。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通过历史上的湘妃、筴药浣衣的意象,以及脚步中散发的香气和华丽的装饰,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哀愁。“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竞入华堂要花枕,争开羽帐奉华茵”几句则是描述女子在田间采桑时的承诺,以及她们在江边解下佩饰、在华丽的厅堂中枕着鲜花、用羽毛装饰的帐幕迎接秋天的场景。“不惜独眠前下钓,欲许便作后来薪。后来瞑瞑同玉床,可怜颜色无比方”通过对独自就寝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与所爱之人共享玉床的情景,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谁能巧笑特窥井,乍取新声学绕梁。宿处留娇堕黄珥,镜前含笑弄明珰。菤葹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则是作者对能够在井边巧妙地一瞥而过、学习新声乐曲以及女子在宿处的温柔、镜前的微笑和对花卉的深情有着浓厚的情感。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秋天的独特情感,以及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女性柔美、哀愁以及生活中的辛劳与不易的深刻描绘。

江总

104首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