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夜
宿
万
寿
观
万
花
园
次
友
人
李
唐
英
韵
夏
夜
琳
宫
里
,
开
轩
面
面
清
。
池
幽
荷
簇
锦
,
庭
净
月
铺
琼
。
修
竹
弄
晴
影
,
疏
松
起
籁
声
。
无
端
青
草
梦
,
尽
向
此
中
生
。
写景
山水
夏天
咏物
情感
友情
植物
荷
池
月
庭院
修竹
疏松
梦
生
译文
在夏日的夜晚,琳宫里打开窗户,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新。
池塘深幽,荷花簇拥成锦绣;庭院干净,月光铺洒如白玉。
修长的竹子在晴日下摆动影子,稀疏的竹林里传出籁籁声。
莫名的青草之梦,尽在此中萌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在万寿观万花园内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首句“夏夜琳宫里,开轩面面清”点明地点与时间,琳宫即华丽的宫殿,夏夜的清凉与宫殿的华美相映成趣。开轩面面清,开窗面对四面的清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开阔的氛围。“池幽荷簇锦,庭净月铺琼”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花园内的景致。池塘深邃,荷花簇拥,如同锦绣般美丽;庭院洁净,月光洒落,仿佛铺上了一层琼玉。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观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修竹弄晴影,疏松起籁声”则转向对竹林与松树的描写。修长的竹子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显得生机勃勃;稀疏的松树在微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增添了几分自然的韵律感。这两句通过光影与声音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自然环境。最后一句“无端青草梦,尽向此中生”以梦境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深深喜爱与向往。青草梦,可能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或内心的宁静,而“尽向此中生”则强调了这种情感与体验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实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夏夜花园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内心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猜您喜欢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独坐七首(其四)
明·黄衷
群山犹未解征鞍,鼓角萧萧六月寒。自笑幽人幽兴别,绕篱开遍紫鸡冠。
夏日同欧卢冼诸社长访杜四隐君居赋赠二首(其二)
明·李英
清泉隐逸老工诗,自酿松醪熟几时。扫径倒迎文学士,登楼问月醉归迟。
诏平以三十自寿诗见示,长句补祝
清·丘逢甲
男儿三十不将相,看花长醉珠江舫。红牙小拍鹤南飞,选词亲付珠娘唱。但作鸳鸯便是仙,满江花气养韶年。玉台仙眷工新咏,寿郎诗写红瑶编。吹彻琼箫弹锦瑟,来共荷花祝生日。荷花世界水.....
潼川夏日游琴泉寺同遂宁李明府作
清·张问陶
人天无故物,萧寺亦更名。留佛看今古,笼诗写性情。花繁迷碣影,山静觉琴声。笑谢同游客,观空句又成。
嵩岳闻笙
唐·刘希夷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