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风
关
河
劳
梦
寐
,
谁
遣
夕
中
生
。
月
色
不
离
地
,
山
寒
尽
入
城
。
籁
虚
蛩
答
响
,
秋
老
雁
无
声
。
处
处
皆
长
道
,
徒
看
白
露
盈
。
写景 秋景
抒情
节气的寒露
译文
关河的劳作令我梦寐以求,谁知黄昏时分我突然思绪涌上心头。
月光洒向大地不曾离去,山间的寒气也悄悄地渗入了城中。
籁籁的蛩声作答,秋意已深,大雁无声。
处处都是漫长的道路,只能眼看着白露盈盈,秋意更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的思绪和所见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边塞风情。"关河劳梦寐"表达了诗人对边关河防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谁遣夕中生"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被唤醒的迷茫。月色如霜,"月色不离地",山间的寒气侵入城池,营造出寂静而冷寂的氛围。"籁虚蛩答响"通过虫鸣声反衬出深夜的静寂,"秋老雁无声"进一步强调季节的变迁和离别之感。最后,"处处皆长道,徒看白露盈"描绘了道路漫长,只有露水盈满,更显孤独与寂寥。整体来看,这首《西风》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国之情,展现了清人边塞诗的特色。
猜您喜欢
贺新郎·别文梁、洛闻之明日,宿江堰镇却寄
清·陆震
回首江城罅。忆前宵、故人相聚,绿醅红鲊。今日我行君昨去,风急江帆如射。想已到、寄奴山下。劳顿长途谁似我,对风雨、落日心尤怕。又不见,冰轮挂。淙淙只听流澌泻。隔疏林、数家灯.....
怀张应奉
元·陈镒
故人千里外,相见一何难。几度裁书尺,秋云雁影寒。
诗三百三首(其二七六)
唐·寒山
寒岩深更好,无人行此道。白云高岫闲,青嶂孤猿啸。我更何所亲,畅志自宜老。形容寒暑迁,心珠甚可保。
闻蛩
宋·释怀古
幽虫侵暮急,断续苦相亲。夜魄沈荒垒,寒声出壤邻。霜清空思切,秋永几愁新。徒感流年鬓,茎茎暗结银。
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其一)
明末清初·钱谦益
淅淅斜风回隔林,悲哉秋气倍萧森。过禽啁哳衔兵气,宿鸟离披逗瞑阴。人倚片云投海角,天收圆月护江心。今宵思妇偏凄紧,幸少清光照夕砧。
秋夜
明·余玉馨
秋声昨夜入梧桐,金井银床影半空。捣尽夜衣不成寐,半钩新月一帘风。
秋兴(其一)
宋·宋祁
天地西风遍,亭皋衰意生。寒云终不雨,危叶自多声。晚蟪犹嘶树,啼鸦稍著城。默然孤客思,年序共峥嵘。
端居
唐·郑谷
叶叶下高梧,端居失所图。乱离时辈少,风月夜吟孤。旧疾衰还有,穷愁醉暂无。秋光如水国,不语理霜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