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咏物
写自然景物
秋天的景象
赞美

译文

在北面高台的基座之下,是一片深邃而幽静的竹林小径。
竹子枝繁叶茂,低垂的竹叶轻轻拂过地面,而其密集的根系却仅能通过细细的水流。
竹节坚韧而轻巧,仿佛环抱着粉色的物质,而狂野的竹鞭则像虬龙般怒气冲冲地舞动。
即使面对风霜的侵袭,竹子也绝不会动摇,它们与松柏一样,都是我们可敬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竹径的清幽与坚韧之美。诗人韩琦以“北榭层基下,森森竹径幽”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静谧深邃的竹林之中。竹子的茂盛与密集,不仅遮蔽了外界的喧嚣,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氛围。“枝繁低拂盖,根密仅通流”,细腻地描绘了竹枝的繁茂和根系的紧密,仿佛竹林中每一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张力。接着,“劲节轻环粉,狂鞭怒走虬”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与不屈。竹子的节节相连,如同轻柔的玉环,又似狂风中的虬龙般坚韧不拔,生动地刻画了竹子在自然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最后,“风霜胡可动,松柏乃吾俦”表达了竹子面对严酷环境时的坚定态度,即便是在风霜交加的恶劣条件下,竹子也依然挺立,与松柏并肩,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竹林的自然美,更蕴含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和坚伯梅六题一孤芳二山间三雪中四水边五月下六雨后每题二绝禁犯本题及风花雪月天粉玉香山水字十二绝(其五)
宋·胡寅
六出谁人剪刻成,侵凌飘洒正纵横。仙姿不赖相黏缀,浣尽浮埃艳更明。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