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田园
写雨
夏季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望日韩琦在兴庆池聚会时的景象与感受。首句“莫厌烦蒸共此行”,表达了诗人不畏炎热,欣然前往的情怀。接着,“临流台榭极高明”描绘了池边台榭的高雅与壮观,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风前自得披襟兴,林杪时闻脱裤声”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微风与远处的鸟鸣,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享受。这里的“脱裤声”可能是指鸟儿的叫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洞竹交阴冠盖爽,砌泉争响梦魂清”则进一步描绘了池畔竹林的清凉与泉水的清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新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纯净的世界。最后,“凭轩最切云霓望,日待民田雨足耕”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希望天空能降下足够的雨水,滋润农田,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这不仅体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责任感,也反映了他对民生疾苦的体恤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自然美的佳作。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