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节日
写景
怀古
战争
山水
清明节
田场景色

译文

“尺雪征涂已倦行,那堪寂寞过清明。”可以翻译为:“满路飞雪已经让我疲惫不堪,又怎么受得了在寂寞中度过清明。”
“农居近古鞦韆野,县堞成虚睥睨平。”这句诗的意思是:“古老的村庄附近是野外的秋千,县城的城墙显得空旷,瞭望的城楼也显得平静。”
“只见靓妆矜节服,更无闲地匝春耕。”可以解释为:“只看到打扮漂亮的人们穿着节日的服装,却没有看到有闲地可以环绕春耕。”
“山川寓目皆形胜,可惜虚屯百万兵。”这句诗的意思是:“山川景色都非常壮观,但可惜的是这里驻扎的百万大军却没有发挥作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在获鹿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现实的反思。首联“尺雪征涂已倦行,那堪寂寞过清明”,开篇即以“尺雪”形容道路之滑,暗示出行之艰难,加之“寂寞”二字,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清明本是祭扫先人、缅怀逝去亲人的节日,但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却只能独自前行,倍感孤独。颔联“农居近古鞦韆野,县堞成虚睥睨平”,转而描写沿途的景象。古代的鞦韆(秋千)象征着农耕文化,此处借以表现农居的宁静与自然,而“县堞”则指城墙,此处用来形容县城的空旷与荒凉,整体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颈联“只见靓妆矜节服,更无闲地匝春耕”,进一步描绘了社会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依然保持着节日的装扮和礼仪,但“更无闲地匝春耕”一句,揭示了农事的荒废,反映了战乱或社会动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尾联“山川寓目皆形胜,可惜虚屯百万兵”,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山川美景的赞叹,同时也对大量军队闲置不用表示惋惜。这不仅是对战争的反思,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政治眼光和人文情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间疾苦的关注,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