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
便
写景
抒情
节令
冬天
怀乡
疾病
养生
借物喻理

译文

“病齿入冬便食粥,瓦瓶煮豆给晨庖。”这句诗说的是,自从冬天开始,因为牙齿不好,我便开始食用粥。每天早晨,用瓦制的小瓶子煮些豆子来作为早餐。
“邻人新酒赊来醉,道士奇方借得抄。”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从邻居那里赊来了新酿的美酒,喝得酩酊大醉。同时,我也从一位道士那里借来了一张奇特的方子抄本。
“雁喜随阳还北乡,鹊知避岁已南巢。”这句话中,诗人将大雁和喜鹊的行为比作人类的生活方式。大雁因喜爱温暖的阳光而随季节迁移飞回北方的家乡,而喜鹊知道避寒躲冬的规律已经筑巢向南迁移了。
“故园我亦无归计,且作斋居盖白茅。”这句话中,诗人表达了因为某些原因(可能是指病痛和别的原因),自己没有回家的计划。目前就先以简陋的斋居生活为主,屋顶用白茅草覆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翥在寒冷的冬天里以粥为食的生活情景。首句“病齿入冬便食粥”写出了诗人因牙齿不适而在冬季选择喝粥养生,展现了其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接下来,“瓦瓶煮豆给晨庖”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早晨简单的生活,瓦罐煮豆,朴素而温馨。诗人通过“邻人新酒赊来醉”表达了与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借酒消愁的生活态度。他从道士那里借来奇特的药方,暗示了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雁喜随阳还北乡,鹊知避岁已南巢”运用自然景象,寓言自己如同大雁南飞避寒,或如喜鹊筑巢准备过冬,暗含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无法归家的无奈。最后两句“故园我亦无归计,且作斋居盖白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因为现实条件所限,无法归乡,只能暂且在简陋的斋居中度过,以白茅为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简朴生活的坚守。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淡泊而又深沉的生活态度和思乡之情。

张翥

826首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猜您喜欢

苦寒
宋·刘攽
不敢怨云雾,不敢悲雪霜。此是上帝令,所以诛愆阳。不见李与桃,前日胡为芳。不见蚊与穥,往日胡为翔。反时固为妖,徼倖真不祥。但令冷气除,岂敢虞冻僵。吾道不终穷,君看松与篁。
和夏桂溪祈雪之作二首(其一)
明·孙承恩
祷雪宵辞禁苑西,贞符亲睹御标题。古祠深院留明月,宝炬银灯拂绛霓。北角芒垂寒斗近,中庭乌噪朔风凄。仰瞻一德孚颙若,欲和阳春意独迷。
贺九龙庙祈雪有应
宋·欧阳修
真宰调神化,幽灵应不言。朝云九渊闇,暮霰六花繁。朔吹萦归旆,宾裾载后轩。睢园有客赋,郢曲几人翻。槐座方虚位,锋车伫改辕。愿移盈尺瑞,为雨遍群元。
代吴儿作小至后九九诗八解(其二)
宋·张侃
三九寒威渐渐强,颠风刮面怎禁当。篱头觱栗从头响,添得人愁线样长。
踏莎行(其三)荆南作
宋·张孝祥
旋葺荒园,初开小径。物华还与东风竞。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柳色金寒,梅花雪静。道人随处成幽兴。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
冬日村居(其二)
明·李攀龙
百年长药裹,三径且蓬蒿。华发抽簪短,青山伏枕高。漂零知浊酒,雨雪见绨袍。似解冥鸿意,翻然变羽毛。
冬夜不寐
宋·朱淑真
推枕鸳帏不奈寒,起来霜月转阑干。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
残腊
宋·韩琦
北土严凝气候偏,腊残池馆愈萧然。长河冰塞多寒地,密雪云繁三白天。妆点瑶林连雾凇,沈埋茵草未羊眠。但知催酿宜城酝,终见春芳次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