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宿
写景
山水
抒情
哲理
咏物
地点
寺庙
季节
夏天
情感
悱恻

译文

沐浴着芳香来到庄严的朝堂,驾着车前往净洁的宫殿。
羽旗迎接着离去的身影,铙鼓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
手持吴国制造的戈,穿着夏季服装,箭在弦上,骏马配备着绿色的沈弓。
水面映照出柳树初绿的颜色,烟雾中桃花半红。
一直以来,人们都被六种感官的束缚所困扰,过去的岁月也常常被各种纷扰所困扰。
看到鹤只是一种错觉,观察大象的道理也难以相同。
正在积累四种辩论的智慧,又怎么能用三种空(佛教术语)来解释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晨起前往净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进途中的景象与心境。开篇“沐芳肃朝带,驾言抵净宫”以清新之气开始,仿佛晨光中带着花香,诗人驾车前往净宫,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接着,“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描绘了行进途中,羽旗随风飘扬,映照着行人的身影;铙钹的乐声与微风交织在一起,增添了旅途的生动与和谐。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也暗示了仪式的庄重与愉悦。“吴戈夏服箭,骥马绿沈弓”则转向对装备与坐骑的描写,吴戈与夏服箭代表了武备的精良,骏马与绿沈弓则体现了速度与力量的结合。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军事上的准备,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准备就绪。“水照柳初碧,烟含桃半红”转而描绘自然景色,清澈的水面映照着初绿的柳枝,轻烟中桃花半露,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机,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这一句通过对比和色彩的运用,营造了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由来六尘缚,宿昔五缠朦”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和五缠(贪、嗔、痴、慢、疑)象征着世间纷扰与烦恼,诗人反思过去,意识到这些束缚与迷惑。“见鹤徒知谬,察象理难同”进一步深化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见到鹤时可能产生误解,观察事物的表象与理解其内在道理往往难以一致,暗示了认知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方积恧四辩,奚用语三空”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追求的执着与困惑,面对复杂的世界,积累的知识与辩论可能无法触及真正的智慧或真理,引人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以及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困惑与坚持。

萧纲

281首
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