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湖
无
水
红
云
赤
日
煮
清
澜
,
涸
蚌
枯
鱼
不
忍
看
。
佛
老
因
言
沧
海
变
,
诗
人
曾
赋
洞
庭
乾
。
弄
船
渡
子
愁
归
去
,
枕
鼓
雷
官
唤
醒
难
。
谩
道
天
仙
司
下
土
,
绿
章
几
度
祝
星
坛
。
写景
写水
怀古
抒情
写事
夏季
绿章
译文
红云和赤日映照下的清澈水面仿佛被煮沸了,这使枯竭的蚌壳和奄奄一息的鱼儿看上去更是令人不忍直视。
佛道经文常常描述沧海变化,而诗人也曾以洞庭湖的干涸来抒发情感。
船夫们划船渡过,满面愁容地离去,而雷神鼓声般的鼓声却难以唤醒他们。
人们常说天上的神仙掌管着人间的福祉,但又有谁知道,我曾多次在祭坛上祈求星辰的庇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干旱无水的景象,以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展现其凄凉之态。"红云赤日煮清澜"形象地写出烈日炙烤湖水的情景,仿佛湖水在火红的天空下蒸发殆尽。"涸蚌枯鱼不忍看"则表达了诗人对湖中生物困苦的同情,以及对自然环境恶化的心痛。"佛老因言沧海变"引用佛家和道家关于沧海桑田的变迁,暗示西湖的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天地大势所趋。"诗人曾赋洞庭乾"则借古人对洞庭湖干涸的吟咏,进一步强化了西湖现状的历史感。"弄船渡子愁归去"写船夫因湖水干涸而无法摆渡,流露出人们的离愁别绪。"枕鼓雷官唤醒难"暗指祈雨仪式的无力,即使雷神官也无法轻易唤来甘霖。最后两句"谩道天仙司下土,绿章几度祝星坛"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也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只能一次次向星坛祈祷降雨,但收效甚微。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西湖无水的悲凉景象,同时也寓含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