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
讽刺
咏物
忧民

译文

1、使用李训和郑注这两人,会造成整个家族的灾难。
2、您难道没见到吗?那时的官员尸位素餐,再无比追写牡丹赋的必要性了。

赏析

这首诗《甘露变》是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通过“用李训,用郑注,赤族祸,兆甘露”这句开篇,直接点明了历史事件的主角和背景——李训与郑注的执政,以及由此引发的赤族之祸与甘露之变。接下来的“君不见,当时宰臣最尸素,莫更追吟牡丹赋”,则表达了对当时官僚体制中官员无能为力的批判,暗含着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借古讽今,通过对过去政治腐败、官员无能的描绘,警示后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与道德的深切关注。在语言上,洪亮吉运用了简洁有力的句子,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寓意,体现了其作为中国古诗词鉴赏专家的独特见解和深厚功底。

洪亮吉

448首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