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七
星
岩
(
其
二
)
村
湾
小
舸
短
无
篷
,
泛
入
清
深
倒
影
中
。
潭
漾
骊
珠
微
借
日
,
石
吹
花
雨
不
闻
风
。
怪
来
阁
道
危
桥
促
,
遂
使
仙
源
俗
客
通
。
我
自
无
声
钟
鼓
寂
,
移
舟
前
浦
看
花
丛
。
写景
山水
地点
情感
抒情
春天
移情
泛舟
译文
村庄边的小船短小无篷,轻泛入清澈的倒影中。
潭水荡漾,仿佛珍珠微微借日而生辉;石头轻击,花儿飞舞却无风知其动。
原来是高阁的通道和危险的桥相接,因此使得仙境和凡间的人们得以相通。
我保持沉默,听钟鼓声寂静无声,然后移舟前行,去到前方的河岸观赏花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七星岩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巧妙融合。首句“村湾小舸短无篷”,开篇即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乡村景象,小船短小,无篷遮挡,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为整幅画面奠定了淡雅的基调。“泛入清深倒影中”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水面上的宁静与清澈,小船在水中轻轻荡漾,水面的倒影清晰可见,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潭漾骊珠微借日,石吹花雨不闻风”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潭水中的珍珠在阳光下微微闪烁,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在舞蹈;而石头间飘落的花瓣雨,却在寂静中悄然进行,没有一丝风声扰乱这份宁静,展现了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好。“怪来阁道危桥促,遂使仙源俗客通”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远离尘嚣、接近仙境的向往。危桥虽险,却能连接人间与仙境,让平凡的游客也能体验到非凡的自然之美。最后,“我自无声钟鼓寂,移舟前浦看花丛”两句,诗人以自我反思的姿态,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之美的纯粹欣赏。移舟至另一处花丛,不仅是为了观赏,更是在心灵深处寻找那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与喜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