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
写果
秋天
赞美
写色香
禅意

译文

霜降时节,我逐一探访园林,看到麻姑仙人般的奇妙景象,似乎黄柑都被施以魔法般出现。
我摘下花,看到其色彩中蕴含的妙处,仿佛在空中有领悟。通过修炼和感悟,我获得了果实的香甜。
写出秋天的情感,如同金子可以铸造。我手中似乎握着疑似的仙掌,那露水似乎常常存在。
我现身与此地,心领神会,自觉已深契佛法的真谛。我只需用手指,就可以触碰到天边月影的内涵。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佛手柑的形态与寓意,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首先,“霜信园林次第探,麻姑仙爪幻黄柑”,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佛手柑比作麻姑仙爪所幻化出的黄柑,生动地展现了佛手柑在霜降后园林中的独特景象,暗示其珍贵与不凡。接着,“拈花色向空中悟,证果香从妙处参”,通过“拈花”这一佛教中常用的象征手法,诗人表达了对佛手柑色彩的深刻感悟,以及其香气所蕴含的妙谛。这不仅赞美了佛手柑的美丽与香气,更暗含了对佛法智慧的追求与理解。“写出秋心金可铸,握疑仙掌露常含”,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佛手柑与秋日的心境相联系,比喻为可以铸就黄金的宝贵之物,同时又以“仙掌露”象征着佛手柑所蕴含的纯洁与清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法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体悟。最后,“现身自契真如旨,一捻遥天月影涵”,诗人以佛手柑的“现身”自喻,表达了一种与宇宙真理相契合的境界,而“一捻遥天月影涵”则暗示了在细微之处也能窥见宇宙的奥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宇宙间微妙联系的洞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手柑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佛法之间深刻关联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禅意与哲理的佳作。

猜您喜欢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黄鹤楼仙枣亭联
清·何绍基
千年仙枣不留核;五月落梅犹有花。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题段氏扇子
元·陈旅
江上《竹枝歌》,为君颦两蛾。秋风团扇底,零落黛痕多。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