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家
(
其
四
)
也
愿
红
颜
也
白
头
,
一
分
慧
带
一
分
愁
。
恐
防
归
燕
常
开
箔
,
怕
见
飞
英
不
下
楼
。
绮
语
尚
耽
平
素
癖
,
芳
情
早
谢
踏
青
游
。
簪
花
写
幅
兰
亭
帖
,
便
当
初
三
禊
事
脩
。
抒情
怀古
写景
情感
爱情
咏物
写花
节气
春季写景
园林情怀
译文
也希望红颜能够变白头,一丝智慧中带着一份忧愁。
担心归来的燕子常常不归巢,害怕看到花瓣飘落而不愿下楼。
依旧沉溺于言语的甜言蜜语,但早已不再热衷于昔日的游赏之情。
用簪花来书写一幅《兰亭集序》,便如同当初在三月三日举行修禊之事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诗人孙原湘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岁月流逝的忧虑。"也愿红颜也白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爱人共享长久的陪伴,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一分慧带一分愁",暗示了智慧伴随着人生的忧患,暗示了生活中的苦涩与甜蜜交织。接下来的两句,"恐防归燕常开箔,怕见飞英不下楼",通过归燕和落花的意象,寓言了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诗人担心美好的事物如燕子归巢、花朵凋零般悄然离去,自己却无法留住。"绮语尚耽平素癖,芳情早谢踏青游",诗人怀念过去的平淡而真挚的感情,感叹青春的芳华已逝,踏青游玩的日子不再。最后两句"簪花写幅兰亭帖,便当初三禊事脩",诗人借兰亭集会的典故,表达了对往昔聚会的追忆和对美好传统的怀念,即使在现实中不能重现,仍希望能保持那份高雅的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过往时光的深深留恋。
孙原湘
782首
孙原湘(1760~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