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访
写景抒情
地点纪实
咏物言志
闺怨情感
写花
桃花
季节
秋天
情感
思念

译文

桃溪再次来到,月影已经移动,透过帘子的缝隙,我痴痴地望着。
镜中的影像难以捉摸,需要方士去寻找,闺中的情感曾被济尼知晓。
莲花需要等到水落才能遇到藕,柳树因风狂舞,柳条已乱如丝。
这里是昨天相遇的地方,我静静地站在这里许久,周围一个人也没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桃溪的情景,月光移动,夜色朦胧,诗人站在窗前,帘幕半掩,眼神痴痴地望着远方。他试图通过镜子寻找过去的影子,但如同方士寻求仙药般难以捕捉。诗人回忆起过去在闺中与友人济尼的深厚情感,莲须在秋水下降才露出藕,象征着时光流转和情感的深藏不露。柳树在风中狂舞,枝条纷乱,也寓言着世事的无常。最后,诗人感慨此处曾是昨日相会之地,如今却悄然无人,寂静无声,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怀旧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以景抒情,借物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怀念。

孙原湘

782首
孙原湘(1760~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