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
战争
励志
情感
友情
谋略

译文

过去我曾随公车待诏,袖中藏有平定敌人的策略。
当年身居高位的人没有好的计策,但奇才剑客却时常出现。
一直以来,过于迂腐的谋士对国家不利,以至于让敌人逃脱了应有的惩罚。
如果你能再次陈述治国安邦的策略,面对君王去世、国家尚未安定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不要谈论忠孝不能两全的问题,守护一方土地并非难事。
不要只是来找我夜谈,我终将用长缨缚住单于,为国家立功。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的《赠彭时卿秀才》,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才的重视。诗的前两句“昔年待诏随公车,袖中独有平戎书”,描绘了诗人过去作为待诏官随从公车出行的情景,袖中藏着为平定外敌而撰写的策略。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军事策略的深思熟虑。接着,“当年肉食无上策,奇才剑客何时无”两句,表达了对当时朝廷决策者的质疑,认为他们没有找到解决国家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乱世之中,仍不乏有才华的剑客和奇才。“从来谋国忌迂儒,遂令此贼稽天诛”强调了在治理国家时应避免过于保守或迂腐的观念,否则会导致国家的敌人逍遥法外,受到应有的惩罚。“君能再陈治安策,亲丧未举宜何如”则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有人能够再次提出治理国家的策略,那么在亲人去世后,应该如何处理国家事务?“休论忠孝不两立,一抔之土非难图”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忠孝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认为忠诚与孝顺并不矛盾,即便是埋葬亲人,也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最后,“莫但扣门来夜话,长缨终请羁单于”表达了诗人希望贤才不仅在夜晚来访交流,更应该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能够擒获敌方首领,象征着对国家统一和强盛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忠诚与孝顺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远见卓识。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念奴娇(其九)题席次文出猎图和梅村韵
明末清初·尤侗
是何年少,向长城饮马、沙场结客。台上呼鹰垆下醉,尚弄数行题墨。投笔归来,东山射虎,大羽犹能没。画图留取,黄云万里秋色。我亦蛮府参军,短衣长剑,喜逐将军猎。回首卢龙成旧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结交行
明·浦源
敌国不在远,舟中乃可见。炎凉不在时,交情乃可知。昔作通家好,齐言永相保。一富有一贫,便成行路人。相逢不相识,薄夫堪叹息。我不愿倾北海樽,亦不愿书翟公门。但愿同心二三子,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