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
山水
抒情
读书
怀古
赞美
情感
地点
书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书院内景致与人文气息交融的画面。首句“高馆搴帷万象开”,以“高馆”象征书院的崇高地位,通过“搴帷”这一动作,展现出书院内部景象的豁然开朗,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打开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种开阔、明亮的氛围。“西山翠入气佳哉”一句,将视线转向窗外的自然景色,西山的翠绿与书院内的清气相映成趣,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暗示着书院内外和谐共生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与欣赏。“六经重振南方学,千里还徵上驾材”两句,提到了“六经”,即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强调了书院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南方学”可能指的是南方地区的学术风气或教育传统,而“千里还徵上驾材”则可能寓意着从远方选拔人才,体现了书院广纳贤才、重视学术交流的精神。接下来的“鸾鹤绕庭翔更集,云霞拂栋去还来”描绘了书院内或周边的祥瑞之象,鸾鹤是传说中的神鸟,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云霞拂栋,则是自然美景与书院建筑的和谐共存,进一步渲染了书院的超凡脱俗之感。最后,“古今同被弦歌化,林卧其如老不才”表达了书院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书院都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教育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同时,诗人自谦为“老不才”,可能是在感慨自己虽年岁已高,但依然未能完全发挥应有的才能,流露出一丝遗憾与自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院内外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才的重视,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自我反思。

米芾

291首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