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堤
谣
老
人
家
住
黄
河
边
,
黄
茅
缚
屋
三
四
椽
。
有
牛
一
具
田
一
顷
,
艺
麻
种
谷
终
残
年
。
年
来
河
流
失
故
道
,
垫
溺
村
墟
决
城
堡
。
人
家
坟
墓
无
处
寻
,
千
里
放
船
行
树
杪
。
朝
廷
忧
民
恐
为
鱼
,
诏
蠲
徭
役
除
田
租
。
大
臣
杂
议
拜
都
水
,
设
官
开
府
临
青
徐
。
分
监
来
时
当
十
月
,
河
冰
塞
川
天
雨
雪
。
调
夫
十
万
筑
新
堤
,
手
足
血
流
肌
肉
裂
。
监
官
号
令
如
雷
风
,
天
寒
日
短
难
为
功
。
南
村
家
家
卖
儿
女
,
要
与
河
伯
营
祠
宫
。
陌
上
逢
人
相
向
哭
,
渐
水
漫
漫
及
曹
濮
。
流
离
冻
饿
何
足
论
,
只
恐
新
堤
要
重
筑
。
昨
朝
移
家
上
高
丘
,
水
来
不
到
丘
上
头
。
但
愿
皇
天
念
赤
子
,
河
清
海
晏
三
千
秋
。
田园
忧民
抒情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乃贤的《新堤谣》描绘了一个黄河边的老人生活场景,以及因河水泛滥带来的灾难。诗中通过老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农民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朝廷应对措施的艰辛。"黄茅缚屋三四椽"形象地刻画了简陋的居住环境,"艺麻种谷终残年"则反映了农耕生活的艰辛。洪水来袭,"河流失故道,垫溺村墟决城堡",家园被毁,连坟墓也无处可寻,人们被迫在树梢上搭船求生。朝廷为了救灾,"诏蠲徭役除田租",派遣官员"设官开府临青徐",组织大规模的筑堤工程。然而,恶劣的天气条件和繁重的劳役使得"手足血流肌肉裂",民间甚至出现了"卖儿女"以供祭祀河神的悲惨景象。诗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只恐新堤要重筑",希望皇天垂怜,"河清海晏三千秋",期盼永久的安宁。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无力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乃贤
252首
葛逻禄氏。不喜禄仕,能文,长于歌诗。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人目为江南三绝。顺帝至正间,以荐为翰林编修。有《金台集》、《海云清啸集》
猜您喜欢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小雅·甫田之什·甫田
先秦·诗经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