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
台
家
兄
古
镜
歌
一
尺
圆
潭
深
黑
色
,
篆
文
如
丝
人
不
识
。
耕
夫
云
住
赫
连
城
,
赫
连
城
下
亲
耕
得
。
镜
上
磨
莹
一
月
馀
,
日
中
渐
见
菱
花
舒
。
金
膏
洗
拭
鉎
涩
尽
,
黑
云
吐
出
新
蟾
蜍
。
人
言
此
是
千
年
物
,
百
鬼
闻
之
形
暗
慄
。
玉
匣
曾
经
龙
照
来
,
岂
宜
更
鉴
农
夫
质
。
有
时
霹
雳
半
夜
惊
,
窗
中
飞
电
如
晦
明
。
盘
龙
鳞
胀
玉
匣
溢
,
牙
爪
触
风
时
有
声
。
耕
夫
不
解
珍
灵
异
,
翻
惧
赫
连
神
作
祟
。
十
千
卖
与
灵
台
兄
,
百
丈
灵
湫
坐
中
至
。
溢
匣
水
色
如
玉
倾
,
儿
童
不
敢
窥
泓
澄
。
寒
光
照
人
近
不
得
,
坐
愁
雷
电
湫
中
生
。
吾
兄
吾
兄
须
爱
惜
,
将
来
慎
勿
虚
抛
掷
。
兴
云
致
雨
会
有
时
,
莫
遣
红
妆
秽
灵
迹
。
咏物
山水
古镜之歌
叙述故事
译文
一尺见方的深黑色水潭,篆刻的文字如同丝线一般,人们却无法辨认。
农夫住在赫连城,在赫连城下亲自耕种得此物。
用镜子磨研它一个多月后,阳光下渐渐现出清晰的图像。
用金膏洗刷后,粗糙涩滞的痕迹消失,黑云中吐出新的蟾蜍。
人们说这是千年的宝物,连百鬼见了都会感到畏惧。
这玉匣曾经被龙所照耀,难道应该再照见农夫的质朴之色吗?
有时半夜里雷声响起,窗外的闪电如黑暗中的明灯。
盘龙鳞般的玉匣满溢,牙爪触风时有声响。
农夫并不理解它的灵异之处,反而害怕赫连城的神秘力量会作祟。
以十千的价格卖给了灵台兄,在百丈深的灵湫中相会。
玉匣溢出的水色如玉倾泻,儿童都不敢窥视它的深邃与澄澈。
寒光逼人让人难以接近,在湫中坐愁雷电的产生。
灵台兄啊你要好好珍惜它,将来千万不要随意丢弃。
兴云致雨的时候自然会有它的作用,不要让女子去玷污它的灵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面古老的黑色铜镜,其表面的篆文纤细如丝,但农夫却不识其奥秘。镜中映射出的是日常生活的景象,镜面经过长时间磨洗而变得明亮,甚至能看到水中的菱花缓缓舒展。这一切都在展示一件千年古物的神奇与庄严。诗人通过对这面古镜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而且也反映出农夫对于这件贵族用品的不解和敬畏。诗中还提到雷电交加,镜中的光芒照耀,显得异常神秘。最后,诗人劝勉家兄要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不要轻易丢失或破坏它,因为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整首诗通过对古镜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敬畏之心,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思。
薛逢
83首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