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题
便
纵
拼
争
反
下
游
,
随
波
逐
浪
讵
惭
愁
。
庸
夫
碌
碌
惟
虚
灭
,
烈
士
昂
昂
岂
罢
休
。
说
法
双
关
如
此
乐
,
听
诗
万
首
向
何
忧
。
孤
芳
自
赏
雕
虫
老
,
兴
尽
尘
封
故
纸
楼
。
励志
哲理
写心志
情怀
文学创作
古
文风
译文
即使拼命争斗想要反超下游的人,他们随着波涛起伏,也并不羞愧于自己的忧虑。
平庸无能的人只是虚度光阴,而英勇的烈士则决不停止奋斗。
说话的方式有双关语这样的乐趣,听诗则有万首诗的自由与轻松。
孤独的芳草自我欣赏着精巧而深奥的雕虫小技,尽兴之后,就封存于古籍楼中。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唐寅所作的无题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独特见解和情感态度。首句“便纵拼争反下游,随波逐浪讵惭愁”揭示了即使身处逆境,也不甘心随波逐流,反而以此为豪,不因困境而羞愧。次句“庸夫碌碌惟虚灭,烈士昂昂岂罢休”则对比了平庸之人与有志之士,前者消极度日,后者则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第三句“说法双关如此乐”,暗示诗人从生活哲理中寻找乐趣,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从中找到自我价值。最后一句“听诗万首向何忧”,强调通过阅读诗歌来排解忧虑,提升精神境界,而“孤芳自赏雕虫老,兴尽尘封故纸楼”则以“孤芳自赏”的姿态,表达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仍保持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将过去的创作成果尘封在旧书中,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艺术的坚守。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唐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快乐和价值的决心。
唐寅
401首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一字子畏,、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