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同
师
川
游
大
梵
院
小
轩
即
事
底
处
扶
藜
恣
意
行
,
僧
家
栏
楯
上
冥
冥
。
市
声
不
废
西
山
白
,
春
色
先
从
南
浦
青
。
晚
觉
惠
风
生
草
径
,
坐
看
迟
日
上
柴
扃
。
明
朝
眼
界
即
渐
好
,
更
向
韦
公
湖
上
亭
。
写景
春天
抒情
城市景点
草径风色
名胜
景色
写山
译文
拄着手杖随意前行,穿过僧人的围栏,踏入幽深之处。
城市的喧嚣声中,西山依旧洁白;春的气息先从南面的水滨绿意中显现。
晚上感觉有春风在草径上生出,坐在这里看太阳升起,照耀着木柴门。
到了明天,眼前的景色将会更加美好,我们再一起去韦公湖上的亭子看看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大梵院小轩的情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首句“底处扶藜恣意行”,以轻松自在的姿态开始,仿佛引领读者一同漫步于自然之中。接着,“僧家栏楯上冥冥”一句,将视线引向了寺院的栏杆,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市声不废西山白,春色先从南浦青”两句,对比了城市与自然的景象,市声与西山的静穆形成鲜明对比,而春色则从南浦的青绿中率先显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接下来,“晚觉惠风生草径,坐看迟日上柴扃”描绘了傍晚时分,微风轻拂草径,阳光逐渐收敛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最后,“明朝眼界即渐好,更向韦公湖上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预示着明天的景色会更加美好,诗人将前往韦公湖上的亭子继续欣赏这美好的春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赵文远见和用韵答之
宋·辛弃疾
粝食粗衣饱暖时,从他鼻涕自垂颐。万金药岂世无有,九折臂馀人始知。过雨沾香辞落蒂,随风飞絮趁游丝。我无妙语酬春事,惭愧新歌值凤吹。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
同邓博罗登鸡鸣山时汝德司成同登
明·邹元标
鸡鸣楼阁倚层霄,我辈同登未寂寥。曾向罗浮专五岭,今从白下忆诸朝。钟山云气当窗袅,册府莺声傍柳娇。不禁乡思春烂漫,紫荆花下听鸣韶。
九日焦山登高同公渚作寄君适庐山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穿上烟萝拾堕樵,连江寒籁起萧萧。已先霜木惊摇落,暂狎风鹰共泬寥。寄远恨无书付雁,浇愁难倚酒盈瓢。断崖何与人间世,溅蚀潮痕永不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