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咏
十
二
首
(
其
二
)
独
自
出
门
去
,
忽
忽
不
知
处
。
恍
若
得
所
思
,
旋
觉
无
所
与
。
鱼
鸟
起
寸
心
,
天
渊
入
吾
虑
。
举
头
得
所
爱
,
青
山
露
林
櫖
。
斜
照
含
西
峰
,
夕
色
误
朝
曙
。
胸
次
忽
澹
然
,
斯
意
谁
与
语
!
写景抒情
山水
秋天
抒情
思乡
情感
咏物
鱼鸟
译文
我独自出门去,却忽然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
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又觉得与什么都没关系。
鱼和鸟在我心中产生情感,天地之间的广阔也进入了我的思考。
抬头看到我所爱的景色,青山中露出林櫖的影子。
斜阳照耀在西峰上,黄昏的色彩让我错把黄昏当作清晨。
我的内心忽然变得宁静,但这份心境无人能与我分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外出时的心境变化,从迷茫到豁然开朗的过程。首句“独自出门去,忽忽不知处”展现了一种孤独而茫然的状态,仿佛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接着“恍若得所思,旋觉无所与”表达了内心的思考与瞬间的失落感,如同在寻找某种意义或情感的共鸣,却最终发现难以找到。“鱼鸟起寸心,天渊入吾虑”运用比喻手法,将内心的情感比作鱼鸟在心中游动,天与深渊则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思绪与深邃的思考。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沉。“举头得所爱,青山露林櫖”是情感转折的关键,诗人抬头望见了青山,找到了内心的慰藉和喜爱之物,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青山”不仅指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心灵的归宿。“斜照含西峰,夕色误朝曙”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山峰的画面,黄昏与黎明的交替,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情感状态的变化,从迷茫到逐渐清晰,再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后,“胸次忽澹然,斯意谁与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似乎找到了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但又隐含着一丝孤独,因为这种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可能难以与他人分享。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从迷茫到领悟,再到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