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
姿
写景抒情
山水
春景
咏物
女性形象
爱情
赞美
佳节

译文

垂垂碧绿的柳条轻拂着朱红色的门扉,细雨滴落在银塘旁的芳草上。
乌黑如鸦的秀发初长成,在微风中显得她如此娇小妩媚。她的身姿临水婀娜,犹如那水中的女神。
倒映在秋水中的,是她那如远山般环绕的秀眉。她的面容若隐若现,如雾如纱,仿佛是湘水女神与洛水女神的化身,辘轳声在春晓中回荡。
她亭亭玉立,对着水面自己照影。仍然怜爱自己,还未能完全理解向他人展示微笑的意义。
她站在浅浅的水边,害怕玉钗轻轻掉落。她的罗裙在风中轻轻飘动。
她试着用手去取些清冷的泉水,那白皙的手腕和被泉水沾湿的弓鞋都透露出她独特的丰姿和喜好。

赏析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辘轳金井·小鬟雨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开篇以垂柳、朱门和雨滴银塘,营造出清新雅致的环境,碧绿的柳条轻轻拂过豪门,仿佛在低语春意。接着,诗人聚焦于一位少女,她乌黑如鸦的秀发刚刚成型,身姿娇小,临风而立,显得楚楚动人。少女临水而立,她的倩影倒映在秋水之中,远山的轮廓仿佛是她黛眉的延伸,增添了几分诗意。她的发髻如雾如縠,如同湘江和洛水边的仙女,晨曦中摇曳生姿。接下来,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少女雨中汲水的情景,她纤细的身影,小心翼翼地提着罗裙,怕水珠打湿她的玉钗,动作轻盈而娴静。少女尝试汲取冷泉,皓腕洁白,频频提水,弓鞋微湿,更显其温婉可人。整体上,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美丽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青春的魅力。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菩萨蛮(其一)
宋·向子諲
鸳鸯翡翠同心侣。惊风不得双飞去。春水绿西池。重期相见时。长怜心共语。梦里池边路。相见不如新。花应解笑人。
新婚诗为献孟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辛苦成凫藻,迟回得兔丝。天留琴瑟好,人与凤凰宜。鲍女仙难学,兰香笑不知。莫教衣不著,已及散花时。
多丽·七夕游莲荡作
宋·葛立方
破波光如镜,三翼轻舟。对雨馀、重岩叠嶂,何妨影堕清流。望芙蕖、渺然如海,张云锦、掩映汀洲。出水奇姿,凌波艳态,眼看□叶弄新秋。恍疑是、金沙池内,玉井认峰头。花深处,田田叶.....
鹧鸪天(其十一)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宋·辛弃疾
占断雕栏只一株。春风费尽几工夫。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娇欲语,巧相扶。不妨老干自扶疏。恰如翠幕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
游清源洞
宋·释圆悟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峰,万窍响飕飕。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疏.....
相和歌辞·神弦别曲
唐·李贺
巫山小女隔云别,松花春风山上发。绿盖独穿香径归,白马花竿前孑孑。蜀江风澹水如罗,堕兰谁泛相经过。南山桂树为君死,云衫残污红脂花。
拾翠羽
宋·张孝祥
春入园林,花信总诸迟速。听鸣禽、稍迁乔木。夭桃弄色,海棠芬馥。风雨霁,芳径草心频绿。禊事才过,相次禁烟追逐。想千岁、楚人遗俗。青旗沽酒,各家炊熟。良夜游,明月胜烧花烛。